[国考1号1]第1套 2024届高三暑期补课检测(一)1语文试题

98

[国考1号1]第1套 2024届高三暑期补课检测(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32024语文
    2、2023-2024国考1号语文答案解析
    3、2023-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4、2023-2024国考1号2语文答案
    5、国考1号2024语文6答案
    6、2023-2024国考1号语文答案
    7、2023-2024国考1号4语文答案
    8、2023-2024国考1号答案语文
    9、国考1号2024语文2
    10、国考一号2024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一16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羹,潦倒新停浊酒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如“猿啸哀”、“鸟飞回”等,诗人写的猿猴和飞鸟的意象,从视听上给人一种孤寂悲哀的感受,正好与作者的境况与情感相吻合。B.领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似乎使人听到落木窸窣之声,见到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颓废情绪。C.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白发日多,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D.全诗紧扣诗眼“悲”字来写。诗的四联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句秋抒情。前面写登高之所见所闻,后面抒登高之所思所感,层次清晰。16.赏析本诗写景的手法。(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激情飞扬,撰文评论国事的句子是“(2)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羞怯的情态,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9月13日,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国家卫健委官网答复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病媒生物,降低传染病通过媒介传播风险。全面消灭蚊子的建议揭开了隐藏在无数人内心的难言之隐,因此在舆论场引发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觉着是好建议,蚊子苍蝇嗡嗡叫真的很讨厌”;有网友“顿时肃然起敬,毕竞思路是开阔的,目的是造福人类的”;有网友“让蚊子绝育这事国内外已经有人千了不止土年了吧,难道有成功的吗?”希望免受外界侵袭乃人之本能,“不讲武德”的蚊虫不仅侵扰人的宁静生活,关键还入侵人之躯体。道德直觉塑造的人类之恨,让蚊子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建立在这种愤恨之上的“灭蚊情结”,千百年来促使人类与之展开较量。人类的情感中包含着爱与恨,不论是爱还是恨,归根结底都是人之情绪的特殊偏好。所不同的是,人类之爱反映的是行善偏好的能力,而诸如对蚊子“()”的人类之恨,反映的是人的惩恶偏好之能力。经验和事实表明,人类之爱固然有益,真正能激发这种博爱情感的事项总是(),那些不招人喜欢的东西反倒总是(),这是由于物高一建模考试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