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单元卷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78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
    2、2023-2024夏商周的更替讲课视频
    3、2023-2024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件
    4、2023-2024夏商周的更替课堂笔记
    5、2023-2024夏商周的更替课后题
    6、2023-2024夏商周的更替知识导图
    7、2023-2024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8、2023-2024第四课 夏商周的更替
    9、2023-2024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公开课
    10、2023-2024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视频
“兴发感动”之力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应该才是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篱飞,尘世中周遭变故、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灵魂的震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动的情感,这是诗人写诗,词人作词的缘起。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因为此种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尤其在咏物之作中表现得最明显。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不但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还要使这种情意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如此则藉咏物来寄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而会使原有的情意经过这一香安排思索,而更显得有盘旋沉郝的姿态和力量。也就是锐,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那么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兴”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一种感发,不过这种感发却实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物象”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联,而如果就“兴”之直接德发的特色而言,则青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对于诗歌的评赏,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从理性做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于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于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能写”的因素之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叶嘉莹《清词选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承载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B.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华古典诗词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生成意义重大C.如果作者自己内心先有一番感动的情意,然后进行一番“铺陈叙写”方面的安排思素,咏物寄托之词自然就会写得很好D.评赏诗歌的主要标准,是诗歌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等,这些因素与作者的心理、意识等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论述内容有所不同,材料一是论速甲华站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则是介绍“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内涵。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感动”以读者的审美接受为主,读者产生了感发的作用,作品才算完成。【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23一88A·
本文标签: 英语 语文 数学 政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