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

衡水名师周测卷 74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人教版
    3、2023-2024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优秀课件
    4、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试题及答案
    5、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部编
    6、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7、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梳理
    8、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历史笔记
    9、2023-2024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课视频
    10、2023-2024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④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弱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节选自《论语》)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11.卜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分)(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分)14.“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秋夜呈艺麓先生[清]陈维崧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弧秋独跳,凤城双阙。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其上有、秦时明月。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发。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折。关情处、燕昭乐毅①,一时人物。白雁横天如济叫,叫尽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灭。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②。长杨赋③,克何益?[注]①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②《南史·曹景宗传》载:“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拓弓弦作霹雳,泽中逐獐,渴饮其血,饿食其肉。”③《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掷帽悲歌发”,突兀峭拔,直抒胸臆,总领全词,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B.“孤秋独跳”,既点明时令,透出悲秋之叹,“孤”与“独”更强化了心境的凄凉。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