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中的商品货币关系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显著特,点,排除;根据“苏俄社会实验中…的积极因素”,可知“积极因素”是苏俄革命所特有的,排除C项。10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A.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B.人们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C.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人们通过经济大危机总结教训【答案】B【解析】据材料“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国家主义”“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受到怀疑,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材料亦无关,故A项错误;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属于凯恩斯主义,当时已经失灵,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发生在1929年,其教训促使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千预,故D项错误。11.下表是1946一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这反映了英国颁布时间法律主要内容一切有收入的英国人都定期交纳同等数目的投保金,任何人失业,都可以领取12个月的失1946年《国民保险法》业津贴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多数)医院收归国有,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医疗费用由国家支付(政府实行特殊救助)未被《国民保险法》所覆盖的人也能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如从来没有1948年《国民救助法》工作的残疾人、失业时间过长丧失受保险资格的人A.两大政党间达成人权共识B国民的基本福利得到保障C.政府的社会服务开支减少D.贫富悬殊得到了有效解决【答案】B【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三项重要法律都与国民医疗和国民保障等有关,这些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福利,故选B项。表格中只涉及工党,不能说明两大政党之间达成共识,排除A项;社会保障的建立会增加社会服务开支,排除C项;表格内容不涉及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排除D项。12.下图为1950年与1990年美国就业人口分布所占比例变化示意图(单位:%)。数据变化反映出美国80706050■农业4030四服务业20101950年1990年A知识经济成发展主流B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逆全球化思潮的盛行D,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50年和1990年美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都比较大,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产业革命致使服务业比例上升,90年代是因为美国以计算机发展为标志的新经济也称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都凸显知识经济的作用,故选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90年代正是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并不能从材料得出逆全球化思潮盛行,排除C项;两极格局于1991年瓦解,而材料反映的是1990年的现象,排除D项。·40.
4.诗人李觏(1009一1059年)在《哀老妇》中写道:“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徭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异籍幸可冤嫁母乃良图①”这反映出当时百姓深受赋役沉重之苦B.财政问题困扰百姓C.政府放松对人口的控制D.社会趋利思想严重51393年,明太相发布诏令:“若岁荒民饥必候奏请,道途往返远者,动经数月,则民之饥死者多矣,尔户部即谕天下有司,自今凡遇岁饥,则先发仓廪以贷民,然后奏闻,著为令。”这一规定统有A.强化了对基层治理维持地万护原.旨在提高赈灾效率网免为的精施的C.解决了百姓的饥荒D.意图宣扬朝廷威德确号京哽同文馆初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格致(自然科学的总称)、化学等馆,1866年增设天文及算学等课程。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反映出当时A.洋务派全面学西方B.兴办新式学堂蔚然成风C,洋务新故进一步发展卫创办实业成为社会共识7实同等条著静登尧不个克实是a血二大成问题”。关于“建文民国”,当时多数革命党人“心目中总觉得新国家的政治制度还是比较遥远的问题不必多费精神”。由此可见,当时绒资色阿级改的/革命党人对民主共和认识不足B.人们深受皇权统治思想影响C.同盟会政治纲领存在严重不足人o限想D.同盟会对共和制度不抱希望8民国初年,带有“民”二字的各种运动非常流彷,除“民文学”“民政治”外,还有“民教育”。“民教育”的开端县在城市)教育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失学青年,但五四后其重心逐渐向乡村教育侧重。这委化反映出当时7在培动能将国大泽年面A.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中国乎教有的积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人传播C.民族危机已经空前严重惭配倒斗和”列.先进人士积极探索救国之路束担3发动孔的使棕9.图2可用来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图2历史(新高考版)试题第2页(共8页)
【解析】英国通过《航海条例》强调在英国及其殖民地间进行商业活动的,只能是英国或该殖民地船员携带英国商品,针对的是当时商业资本发达,但国内工业相对薄弱的荷兰,D项正确。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颁布《航海条例》,故发扬封建主义的优势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凭借工业优势,通过《航海条例》,攻击商业资本主义国家的缺陷,排除B项;帝国主义是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11.荷兰人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进入18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现象A.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B.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促使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答案】C【解析】荷兰人创始了中西茶贸易,导致欧洲形成饮茶之风,进一步促进了茶叶贸易,说明中西茶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排除A项;18世纪中国还没有进入近代社会,排除B项;中西茶贸易与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12.“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根本不是英国政府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的结果,而是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与其他民族国家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伊丽莎白女王即位后,开始借助商人的冒险精神和高涨的民族情绪,公开或不公开地支持本国冒险家从事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殖民活动。由此可知,该时期英国A.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B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C.经济发展依赖于海外殖民D,适应了自由主义要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早期殖民扩张…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与其他民族国家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借助商人的冒险精神和高涨的民族情绪,公开或不公开地支持本国冒险家从事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殖民活动”并联系所学可知,英国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英国建立殖民霸权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经济发展依赖于海外殖民,故排除C项。13.16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西班牙的工资仅略落后于剧增的物价,而欧洲其他地区的工资则控制的很低。这一现象A.成就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B推动了商业革命的迅速发展C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进程D.削弱了西班牙的国际竞争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财富的大量涌入,造成西班牙的工资比欧洲其他地区工资高,西班牙的商品也相对昂贵,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D项正确。材料现象与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无关,排除A项;材料现象是商业革命造成的结果,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根据下图判断欧洲印度原料冬欧洲纺织品玉米金银丝、茶金银美洲黑人奴求非洲英国中国纺织品、鸦片美洲玉米、甘薯亚洲图1图2图3A.图1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B图2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图3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答案】D【解析】图1体现了17一18世纪的三角贸易,图2体现了19世纪中期的贸易,图3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初期的贸易,三者都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故选D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排除A项;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B项;欧洲对美洲工业原料的掠夺,不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30·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十五)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20世纪30年代,《救国军歌》《自卫歌》《抗敌歌》《民族解放》交响曲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歌曲在中国城乡广为流传。这些现象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B.北洋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C.国民的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答案】A【解析】提取题干关键信息“救国”“自卫”“抗敌”“民族解放”等,再结合时代背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知,这反映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题千时间“20世纪30年代”不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封建道德观念的根深蒂固,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了真正的救国道路,知识精英并未找到救国道路,D项错误。2.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穿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这说明近代中国A.个性消费成为国民主要生活目标B.国民消费呈现出土洋结合的特征C.洋货入侵引发国民消费观念变迁D.被动选择导致国民消费观念畸形【答案】C【解析】材料“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穿洋布”体现的是清朝晚期,伴随着洋货的入侵,人们逐渐用洋货替代了原有的消费品,说明的是洋货入侵引发国民消费观念变迁,C项正确。材料与个性消费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土洋结合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消费观念畸形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21·
6.右图所示为甲午中日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洋商借款,2%指款等,3%军费,1%表明一户部拨款,2%地方拨款,8%A.民族工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B.政府逐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海关税款,84%C.列强强化对华资本输出力度D.国家资本影响近代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数据“海关税款,8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是海关税款,说明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均排除。7.下表所示为19世纪60一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轮船公司名称总投资华资华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旗昌轮船公司1000000元700000元70.0公正轮船公司170000两150000两88.3北海轮船公司194000两129400两66.7A.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B.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了发展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萎缩D.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一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股份占到绝大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华商经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因此华商借助入股外国公司的形式发展自身。这一经营方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使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发展,B项正确。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且材料反映的是华商投股外国公司,排除A项;材料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排除D项。81882年9月,上海一家由华商经营股票买办的公司宣告成立,一时人们购买股票颇为踊跃,股票行情看涨。一位外国侨民诉述他对上海的印象时说,在他抵达上海后,便为当地居民所谈的无不是有关股票行情而惊讶不已。材料反映了A.实业救国思潮已得到国人认可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状况佳【答案】C【解析】根据“一时人们购买股票颇为踊跃,股票行情看涨”可以看出,股份制公司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与实业救国思潮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的态度,而不是经营状况,排除D项。9.下图所示为晚清中国机械进口的发展趋势折线图(单位:元)。对这一趋势的解读,合理的是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01887188918911893189518971899190119031905190719091911(年)A.清廷产业政策全面与世界接轨B.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大幅减少C.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急需加强D.民族工业的结构调整趋于合理【答案】C【解析】据题千可知,中国对机器的需求量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场缺口大,急需民族机器制造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工业核心竞争力急需加强,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在“全面接轨”,排除;当时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欺压,排除B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畸形,排除D项。·12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二十三)地理·流域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3S”技术及应用(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黄河下游作为典型的冲积性河流,河床形态与来水来沙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水库调节以及灌溉引水等共同影响下,特别是水库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和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的影响下,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下游的河床冲淤演变及防洪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往,每年黄河都会断流若干天,经过治理,现在基本不断流。如图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水库。水文站一大断面利津一河流流域边界泺口陶城铺文山孙口原高村桃花峪河三门小浪底花园美河滩伊洛1.下列关于黄河中下游河段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游降水少,流域面积小B.在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以放水冲沙C.冬季,黄河三角洲增长变慢D.中游的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下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在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以放水冲沙,减少库区泥沙的淤积;冬季,黄河流域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轻,黄河三角洲增长变慢;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所以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2.黄河小浪底水库的修建A.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B.为南水北调提供优质水源C.使黄河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黄河小浪底水库的修建,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长江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水源;黄河小浪底水库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使黄河水量季节变化减小;黄河小浪底水库的修建,会提供充足的水电,不会限制当地高耗能工业的发展。·61·
【解析】图示地区离大城市较远,经济基础弱;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结合处;有多条过境铁路,但是黄河的水运条件较差;资源丰富,煤炭和水能等能源充足,产业基础较好。8.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有①推动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开发②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③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④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发展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答案】B【解析】该区域由于受行政分割的影响,统筹协调发展受到影响,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后,可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推动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该规划是为了促进区域开发,而不是为了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图1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位置图,图2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120E湖州泰州2%镇江3南通1%扬州1%、南通无锡10%常州4%苏州40%嘉兴130N宁波5%绍兴无锡12%杭州9%南京3%⊙。城市>入河流○水域1山运河省级界图1图29.下列关于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超过1/2B.苏州、无锡、嘉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低C,杭州对上海的经济辐射力有一定的削弱作用D.上海对等级较高城市的辐射强度大于等级较低城市【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重为40%,不到1/2;苏州、无锡、嘉兴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杭州作为次一级的经济中心,自身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力,会对上海的经济辐射力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南京城市等级较高,但其与上海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受上海的辐射较弱。10,上海与苏州、无锡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大于上海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距离B.历史文化C.政策D.城市等级【答案】A【解析】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呈反比,即随着距离的增加,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苏州、无锡距离上海较南京近,所以其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南京大;历史文化、政策、城市等级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图中指数越大,表示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1112题。。52·
(1)分析德累斯顿转型初期众多研究机构存在的有利条件。(6分)(2)说明产业创新集群对促进德累斯顿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意义。(6分)(3)简述德累斯顿传统工业区转型对我国老工业区振兴的借鉴意义。(8分)【答案】(1)老工业基地配套设施齐全,研发基础好;具备长期的资金积淀,能够满足技术研发需求;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劳动力均受教育水高,科研人员较多。(2)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不同主体分工明确、互利共赢,集群研发,创新的积极性高。(3)政府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计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不同主体的集群发展,取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驱动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呈现以我国为中心,中高端制造业和中低端制造业分流同步转出的“双线转移”趋势;2009一2019年我国双向直接投资由此发生改变(如图)。从转移方式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以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抱团式转移。作为我国最大的垂直一体化针织制造商,某集团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进军,从原始设备制造商逐步向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通过建立大品牌专用工厂、承诺产品直接上柜等,成为世界第一的棉纺织企业。投资亿美元200015001000入5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份■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据图描述2009一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变化情况。(6分)(2)在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指出以我国为中心的“双线转移”路径和推力因素。(6分)(3)依据材料,推测该集团成为世界第一棉纺织企业所采取的措施。(8分)【答案】(1)2009一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2009一201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有升;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同期实际利用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路径:中高端制造业从我国回流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低端制造业从我国向南亚、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推力因素:我国中高端制造业的综合成本不断上涨;资源环境约束大;人口红利渐趋消失。(3)面向中高端,加强科技投入,坚持新面料研发,推出新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承担服装供应链内各种服务,形成纵向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采用抱团式转移方式,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生产协作条件好,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建立大品牌专用工厂,交货效率高,缩短产品上柜时间和新品投放周期;严审产品质量,获得客户信赖和长期稳定的合作。
【答案】(1)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的成本与难度;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2)区位特点:天津是沿海港口城市;济南是内陆铁路枢纽城市。共同自然条件:都是原地区,地形坦;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3)可节省土地,减少耕地占用;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下降,可能导致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技能情况;近年来,我国总人口增速缓慢,同时,15~64岁人口比重未来可能持续下降,所以,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可能减少。7.下列有利于三孩政策推进的措施有①降低养育成本②完善养老体系③提早婚育年龄④提高教育质量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答案】C【解析】降低养育成本和完善养老体系可以减轻青壮年的负担,有利于推进三孩政策;提早婚育年龄在短期内有可能提高生育率,但是,对三孩政策影响不大;提高教育质量对三孩政策影响不大。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如图示意我国西部某城市一段时间的抚养比变化,同时段,全国老年抚养比比该城镇高8%左右。据此完成8~9题。4540、3515100190200020102020年份一少儿抚养比一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8图示时段人口总抚养比的变化A.与少儿抚养比呈负相关B.与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呈正相关C,与老年抚养比呈负相关D.与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其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既包括少儿人口,也包括老年人口,所以总抚养比与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呈正相关。9.导致该城市人口老年抚养比比全国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快B.人口出生率低C.外出务工人口多D老年人口外迁多【答案】A【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务工经商,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故造成城市人口老年抚养比比全国低。人口出生率低,一段时间内不会影响老年抚养比;外出务工人口多,会使老年抚养比升高;外迁人口多为青壮年,一般不会有大量老年人口外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据此完成1011题。10.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减弱。·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