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XG)历史答案

    月考卷二第三四单元1.C根据材料“砍伐用的石斧和掘土用的石锄”“供谷物加工用的石磨盘和磨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故C项正确。手工业技术“成熟”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排除B项;D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B根据材料中“明法度,定律令”“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朝“法律”“郡县制”“创制立法”,可见,材料都说明了秦朝重视政治制度的革新,故B项正确。第二则材料没有涉及秦朝的法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和法律体系规范的相关信息,排除C、D两项。3.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亲政策有利于缓和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为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环境,故D项正确。和亲与统治疆域的扩展并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匈奴此时并不属于西汉的边疆治理范围,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民众对和亲的态度,排除C项。4.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在积极推进改革的同时,也给予一部分优待,其目的在于减少改革的阻力,故B项正确。全面接受儒家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改革措施的反复,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灵活性特点,并非其改革的决心不够坚定,排除D项。5.B根据材料“唐代无人不能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重视,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唐代文化走向开放与将书法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唐代统治基础扩大无关,排除C项;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排除D项。6.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以兄弟相称,“无嫌也”表明双方结成了等友好关系,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知辽国统治者推崇儒家文化,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宋朝民众对两国和议的态度,排除C项;“完全化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7.A由材料“外廷可以不承认是圣旨,可以不予执行”可知,当时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事,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8.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修建道路的责任归属于地方官员,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元代道路建设的质量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修建驿道与意·5·【23新教材·YK·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SD】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XG)历史试题

    是在十四大后逐渐确立的,排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D项错误。16.C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能达成共识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坚持“九二共识”,故C项正确。推行“一国两制”和同意“和统一”都不是达成共识的前提,排除A、D两项;2008年两岸“三通”已经实现,B项错误。17.示例]论题:宋明清三代实行南北分卷是社会发展的结果。(2分)评析:两宋时期,由于南方相对稳定,自然环境优越,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所以南北文化教育的差距日益扩大,为适应这一变化,自宋代统治者开始,为缓和南北矛盾,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采用了南北分卷的考试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之间在科举选才上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这一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南北矛盾,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北方文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缓和南北在科举上的矛盾。(10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8.(1)原因:日本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外地人口流入重庆。(2分)影响:提高了重庆的政治地位;推动了重庆的经济发展,加快了重庆城市化进程;保证了战时重庆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性生产地位;改变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布局。(8分)(2)说明: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地主和农民抗战的积极性;推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土实行民主合作。(6分)19.(1)特点: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阶段性;具有连续性;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4分)条件:解放战争的进行;中国青年的爱国传统和民族意识;青年学生生活现状和就业前景的惨淡;中国共产党的引导。(4分)(2)原因:国民政府坚持一党专政,不得民心;发动内战,军费激增,造成财政困难;实行恶性通胀政策,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解放区军民的英勇抵抗。(6分,任答三点即可)20.(1)原因: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国际市场,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2分)特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步推进。(4分)(2)评价:积极: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加强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开放性,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消极: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的开放、关税的降低,会使我国的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甚至会受到一定冲击。(4分)意·12·【23新教材·YK·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G DONG】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XG)地理答案

    是消费水;科技水、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科技水、开放程度高于东北地区,但可承载人口少于东北地区,表明主导因素不是开放程度和科技水。13.A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坦开阔,气候条件优越,土地生产潜力大,而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所以环境承载力小;青海、西藏水能资源丰富。14.A消费水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的消费水上升,故可能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资源量,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少;教育水上升应该使人口合理容量增加;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15.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根据“木桶效应”,量少的那种资源成为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森林面积是限制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可知,目前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7500万人。16.B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耕地;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扩大,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17.(1)人口老龄化。(2分)(2)影响因素:气候和经济因素。(4分)有利影响: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交流。(6分)(3)可以缓解劳动力后续资源不足的状况;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提高,使延迟退休成为可能。(4分)18.(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战乱频繁,农民生活贫困。“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8分)(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6分)(3)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4分)19.(1)水资源(2分)(2)总体特征: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增。(2分)形成原因: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4分)(3)相比南部地区,宁夏北部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多;水资源较充足;经济较发达,科技水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高。(6分》(4)人口密度降低,环境压力变小;自然环境条件改善,人口承载力增强。(4分)·24【23·G3DY(新高考)·地理·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G DONG】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XG)地理试题

    10.A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可以降低修建成本和修建难度,减少建设投资,降低交通线路建设的坡度,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11.D由图可知,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北大西洋暖流。12.D由图可知,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通道最为宽阔;这里的乙(东格陵兰寒流)和势力强大的丁(北大西洋暖流)实现了较为通畅的水热交换;甲处有拉布拉多寒流,丙处有千岛寒流,但两处海域较窄,水热交换较少。13.B北冰洋海域海冰融化导致海面结冰面积减小和结冰时间缩短,从而使极地东风可直接作用于海水,使得洋流加速,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增强;北冰洋海水流入北大西洋会导致大西洋部分水域温度降低,因此会导致流入北冰洋的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14.A多冰川的高山地区,河流以下蚀为主,峡谷深切,沟壑多;气温低,植被生长更新慢;人烟稀少之处,水能可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强度小;该区域位于西部地区,水稻种植少。15.A由于西风环流的增强,喀喇昆仑山地区降水量增加,克勒青河流域的冰川神秘扩张;植被对冰川的影响小;光照变化不大;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说明气温在上升。16.(1)季节气温降水(3分)(2)秋分霜降纬度(3分)(3)惊蛰(2分)变化特征: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春分前昼短夜长,春分后昼长夜短。(4分)(4)7夏至小暑(3分)17.(1)绘图见下图所示;左侧(西侧)槽线为冷锋,右侧(东侧)槽线为暖锋。区域: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冷锋的锋前地带,该区域在图中主要是浙江省中部和江西省中部地区。(4分)100110°120°130°40930-1030-等压线/hPa北问归线一一一槽线(2)冬季。依据:北部受高气压中心(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图中大部分地区盛行偏【23·G3DY(新高考)·地理·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SD】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XG)语文试题

    政务的实现,能帮助城市政府极大减少部门间协同的成本,提高业务流转效率,降低管理综合成本,也能加强政府公开,提高透明度,优化群众网上办事体验,让城市管理得到社会、市场、市民的监督,提高其满意度。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强调大数据协同进而实现为民服务和城市治理,注重数据共享,重视网络空间安全,弥补现有不足。新型智慧城市强调在统一的顶层设计下,打造通用的数据台和服务台,向下整合传感器、摄像头、有线无线网等物理资源,向上提供标准化接口向各个智慧应用提供服务,保证数据的实时共享,并能保障数据在符合安全规则下的开放。城市各方面数据汇聚后,政府或者企业、社会机构对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迸发出无穷的价值,服务于便民服务、社会安全、经济发展、实时态势掌控分析等多个方面,丰富了社会治理主体,提高了城市治理求。在网信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中都强调“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并最终建成“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各城市在信息化建设中贯彻“以大数据为中心,坚持建设一体化电子政务和新型智慧城市”,为城市的管理水提升和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契合就国家网信事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打好基层基础。(摘编自江昶《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心,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生产资料。B.站在服务社会和民生的角度,智慧城市建设要始终贯彻信息惠民的理念。C.电政务体化,既可帮助城市政府减少成本,又可提高公众的满意度。D.新型智慧城市注重数据共享,将数据实时向社会开放,使其发挥最大价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大数据”为中心话题,谈论怎么建设城市信息化,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B.文章开头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强调“大数据”在“互联网”系列技术中的重要性。C.文章第四段介绍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的不同目的和内容,为后文的阐述提供了前提D.文章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分别从两个角度谈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为民服务和城市治理的水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B.建设城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可把城市的运转最大程度地实时反馈到大数据空间中。C.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己建成,为城市管理水提升和治理现代化现供有效支撑。D.城市信息化建设程度高,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政府管理能力和整体治理水也很高。【答案】1.D2A3.B【解标】第2页/共23页

  •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化学-SJB-必考-GX]五试题

    周测卷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1.A解析:因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氯气,减少对口鼻的刺激,A项正确;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跑,B项错误;逆风跑,才可以脱离氯气的笼罩,C项错误;氯气与水反应,其速度慢且反应不完全,D项错误。2.D解析:C12的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氯化物,所以FC1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取。3.B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Cl,可作调味剂,A项不符合题意;纯碱是碳酸钠,因其碱性太强而不适宜治疗胃酸过多,B项符合题意;次氯酸钠是消毒剂的主要成分,C项不符合题意;小苏打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面团蓬松,可作发酵剂,D项不符合题意。4.D解析:HCO见光易分解生成HCI和氧气,则氯水在阳光照射后产生小气泡,说明含有HClO,故A项正确;生成氯化银沉淀,对应的微粒为C1-,故B项正确;加入N2CO3粉末,有气泡产生,生成CO2,对应的微粒为H+,故C项正确;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H+,红色褪去的是HCIO,故D项错误5.A解析: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导管应长进短出,A项正确,B项错误;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时,应B进气,A出液,C项错误;氯气易与NOH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排氢氧化钠溶液法收集氯气,D项错误。6.B解析:先观察物质的外观,然后对物质进行分类,找出所属类别的代表物,预测其性质,并用实验验证预测的性质,最后得出结论。7.C解析:C2与H2)反应产生HC1和HCIO),则配制Na2C)3、AgNO3、NaOH溶液时均会与HC1反应而变质,只有Na2SO4不会反应变质。8.B解析:Na与Cl反应生成NaCl,2Na十C,△2NaC1,因此白烟为NaC1,A项正确;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为了吸收过量的Cl2,防止污染空气,B项错误;Na在C2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C项正确;根据A选项的分析,N和C2的反应为2Na十Cl2△2NaCL,D项正确9.B解析:CuO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一步生成Cu(OH)2,B项符合题意。10.C解析:由图分析,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l2,关闭b阀后,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c中没有次氯酸生成,可以是没有氯气通人c中,或者通过的是干燥的氯气,若d中是浓硫酸,Cl2被干燥,进入c中,布条不会褪色,符合题意;若d中是NaOH溶液或KI溶液,则氯气被吸收,没有氯气通入c中,布条不会褪色,符合题意;若d中是饱和NaCl溶液,则氯气变湿润,c中布条会褪色,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1.AB解析: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一HC1+HClO,含有H+、C1、ClO、HClO等,既具有酸性又具有漂白性,其中酸与指示剂的显色反应速率比漂白的速率快,所以内环漂白(呈白色),外环显色(呈红色),反应中HCO为氧化产物,A、B两项均错误。l2.CD解析:Cl2+2NaOH一NaCI+NaClO+H2O,A项正确;a为Cl2,d为HCl,H2与Cl2意·4·【23新教材·ZC·化学·参考答案一SDKB一必修第一册一QGA】

  •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化学[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化学-SJB-必考-GX]二试题

    周测卷十三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1.D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一CHCH3,丙烯通过加成反应聚合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ECH2一CH,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D项正确。CH2.A解析: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应含有C一C、一(=(C一等,A项符合题意。3.B解析:ECH2一CH2n是由乙烯加聚得来的,A项不符合题意;丙烯中有一个甲基,不可能在聚合物中,应以支链形式存在,则B项符合题意,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4.D解析:该合成材料中含有一COO一及端基原子和原子团,为缩聚反应的产物,其单体是HOCH,一CH,OH和HOOC〈2COOH,该高分子的链节数,聚合度、结构单元数目均为n,D项错误。5.C解析:“ETFE”是高分子膜材料,分子中的n值不确定,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单体中均含双键,则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ET℉E”是聚合物,性质稳定不易分解,C项正确;四氟乙烯(CF2一CF2)与乙烯(CH2一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TFE”,链节为“一CH2一CH2一CF2一CF2一”,D项错误。6.A解析:观察高分子的结构可知该分子为加聚产物,判断单体时先把方括号、去掉,然后从左到右减一键、加一键、减一键、…,可得单体为CH3一CH一CH一CN、《C=CH、CHaCH一(CH2,故不属于合成该物质的单体是H2C=C一CN,A项符合题意。7.B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丙烯酸甲酯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s H&O2)m,A项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为CH2一C(CH3)COOCH3,B项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甲基丙烯酸甲酯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项正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n值为不确定值,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属于混合物,D项正确。8.AB解析:根据结构简式知,该高聚物{ECH2一CHn}的单体是苯丙烯酸乙0O=CCH=CH烯酯,分子式为C1HO2,A项正确;该物质含碳碳双键和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该物质存在酯基,在碱性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稳定存在,C项错误;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直链中只有2个碳原子,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D项错误。9.A解析:溴原子水解被羟基取代,生成的HBr消耗等物质的量的NaOH,R一COOCH3(脂基)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生成的羧基会消耗等物质的量的NaOH,所以1molⅡ消耗2 mol NaOH,A项正确;Ⅲ→V发生的是羟基与羧基之间的酯化缩聚,不是加聚反应,B项错意·28·【23新教材·ZC·化学·参考答案一R一选择性必修3一HAIN】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LG)政治答案

    ③④正确。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二者不存在谁更重要问题,①②说法错误。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中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说明我国①保护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②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律意识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④取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等,也启示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律意识,②③符合题意。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并未涉及这一权利,①与题意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中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并不意味着取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④与题意不符。11.某中学一高一学生,用了一个月时间调查了本市交通拥堵问题、公交专用道整体使用情况,撰写了研究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该报告得到有关专家认可和支持,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一事例表明①关注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学生的一项光荣义务②开展社会调研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③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建议是中学生的权利美察答④反映公共管理问题时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冰编A.①②B.①④其C.②③土4部D.③④【答案】C【解析】该学生针对交通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并撰写了研究报告,提出合理建议,这行使了公民的监督权,是中学生享有的权利,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②③正确。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和关注公共交通问题,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中学生的义务,①错误。公民可以积极反映公共管理问题,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建议,但并非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④错误。罪12.2021年9月,上海某中学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大会,全校191名教职工和68名年满18周岁的学生参加会议。同学们表示,刚满18周岁就能参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一件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学生A通过间接选举有序参加选举,审慎投票B.积极履行相应义务,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翠醉C,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D珍惜选举权利,选择代表自己利益的当家人。女。【答案】C【解析】同学们表示,刚满18周岁就能参与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一件光荣且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学生行使基本的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C入选。上海某中学召开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大会,这表明该选举属于直接选举,A不选。参加选举属于权利,而不是义务,B不选。珍惜选举权利,选择代表人民利益的当家人,D不选。13某县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原则,通过选民登记、提名推荐候选人和投票选举等环节,依法、有序、稳推进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上述选举活动中①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②选举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选民的意愿有的公源以会位分阳因公个恋感李发每③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关系④选举方式充分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实松浮A.①③B.①④C.②③容点年4共D.②④·38·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LG)政治试题

    9.历史遗迹是神秘莫测的。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让先民创造的三星堆文化“一醒惊天下”。几十年后的今天,三星堆再次出土众多惊世奇珍。或许,这古老文明的面纱,我们才刚刚揭开一角。由此可见①考古可以让过去的历史得到重新创造②历史的成就取决于考古挖掘的广度和深度③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考古发现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③④符合题意。考古可以让过去的历史得到更好的发现,但不是重新创造,①错误。历史的成就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实践,考古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仅反映了历史的成就,②错误。10.2021年11月,中央网信办主办的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进入网上展播投票阶段。无数网民通过“指尖点击”,从五大类1500个佳作中,遴选出自己心中的“正能量”作品。开展这一活动①有利于引导人们发现真善美,弘扬主旋律②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④是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品供给的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发现真善美,弘扬主旋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①③正确。开展这一活动与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无关,②④排除。11.长久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乡各地,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如今,当老传统遇到新观念,当古建筑邂逅新技术,怎样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崭新课题。解决这一课题应①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②在立足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将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作为继承的首要目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承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②③符合题意。教育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①说法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而不是首要目标,④说法错误。12.2021年10月22日,晋江市东石镇举行“图书馆小镇”建设启动仪式,将改造盘活原有的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公益微图书馆,常态化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①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世界③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营造读书文化氛围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世界,①②符合题意。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不是材料中做法的根本目的,③排除。④不是材料中做法的根本目的,排除。13.2021年7月25日,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该项目申遗成功①有助于研究海洋商贸文明的历史演进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越性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④旨在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该项目申遗成功有助于研究海洋商贸文明的历史演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①③符合题意。“优越性”说法错误,②排除。该项目申遗成功的目的更多是发挥文化价值,不是发挥其经济价值,④排除。。10·

  •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LG)文科数学答案

    p=2》=c·(告)·(目)”-…………………………………………10分E的分布列为012181632525…11分所以E9=2X号一号……12分或E=0×需-1×%+2×88`255·12分20.【命题说明】本题依托四棱锥,考在棱锥中的线面位置关系及求二面角,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本题重在运算、联想与推理,重点考查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分析】(1)设AB=2AD=2DC=2,可得AC⊥BC,利用面PCB⊥面ABCD,可得AC⊥面PCB,则AC⊥PB;(2)取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P的方向为之轴正方向,过点O分别作AB和AD的行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之,分别求得面ABP的法向量和面ACP的法向量,进而利用数量积求解即可.也可以直接寻找两面所成角的面角,在三角形中运用余弦定理求解。【解析】(1)由题意,设AB=2AD=2DC=2,又AB∥DC,AB⊥AD,得AC=BC=√2,又AB=2,所以ACBC,……2分又面PCB∩面ABCD=CB,且面PCB⊥面ABCD,ACC面ABCD,所以ACL面PCB,故AC⊥PB。……3分(2)方法一(向量法):取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P的方向为之轴正方向,过点O分别作AB和AD的行线,分别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PCB为正三角形,BC=2,得PO=⑤,2………………………………………4分则4(是(c(合-P(0,)则A迈=(-20,0AP=(-名,-合,)Ac=(-1,-1.0,……5分设a=(,)为面ABP的法向量,则有·A8=0n·AP=0〔-2x1=0即3号n+-0,可取=(0,√6,1),…8分设m=((x2,y,之)为面ACP的法向量,一7一

  • ‹‹ 10861 ››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