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语文
2023-09-05 16:39:12
52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语文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在中国文论史上,清代词论家贺裳总结前人创作经验,提出了“无理而妙”的理论。贺裳而后,对“无理而妙”的论述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这些论述多囿于典型范例的罗列与介绍,块乏从理论的高度俯瞰其审美内蕴,仍然局限于贺裳所论及的中国古典诗词范围。事实上,“无理而妙”概括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文艺美学规律,它既见诸诗词,也存在于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部类。文学艺术的情感逻辑是“无理而妙”的摇篮。情感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它贯穿于文学活动之中。文学不仅再现现实,而且也表现主体情感。有时,作家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种情感密度大,浓重而强烈,常取反常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不违反生活逻辑。形神兼备固然是好,但二者若不可得兼,则弃形似而取神似,虽无理却有情。在接受主体一方,由于情感逻辑压倒了生活逻辑,感情的满足压倒了对“无理”的排斥,从而与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形成一种默契。贺裳论“无理而妙”时所举二例,看似无情情更切,看似无理实有理,深刻地揭示了闺中少妇情到深处人孤独,由爱而生恨的内心情感世界。又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梦而死,又因爱情感召死而复生: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等等,都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子。“无理”并不是胡编乱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实,并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透过它表层的无理性,往往可以发现它蕴含着深层的更为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理”就是有理,“无理”比有理更为合理,“无理而妙”是艺术创造的极致,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摘编自周然毅《“无理而妙”新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山典诗歌所追求的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作品中直接抒情是其大忌。B.“无理而妙”的“理”,并不是一般的物理或生活中的事理、哲理,而是与人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C.唐诗的“理”不同于宋人诗话的“理”,前者的“理”是人情的“理”,后者的“理”则是抽象教条之理。D.“无理而妙”作为一种文艺关学规律,普遍地存在于各种艺术部类之中,但后人论述的范围较局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拉开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的距离,抒情就不会变成直白抽象的议论,并能产生“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B.贺裳说“诗不可执一而论”,意即诗歌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可以因时因人而有不同,即所谓“诗无达诂”。C.卡夫卡《变形记》写人变成大甲虫,虽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妙”在夸张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被异化的现实。D.“无理而妙”是一种艺术极致,愈无理愈妙。因此,艺术家可以违背生活逻辑进行大胆的想象虚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无理而妙”观点的一项是(3分)
本文标签:
语文
生物
地理
政治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