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3·第3套·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08

国考1号3·第3套·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3语文2024
    2、2023-2024国考1号3答案
    3、2023-2024国考1号语文答案解析
    4、2023-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5、2023-2024国考一号3·语文答案
    6、国考1号语文答案2024
    7、国考1号2024语文
    8、2023-2024国考1号(语文)
    9、国考1号语文2024答案
    10、国考1号2024语文2
2022~2023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阶段性考试(四)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具有宗教色彩”于文无据。B项,“陶工总结艺术经验,对彩陶的图形进行严谨的设计,不再是为了美化装饰”与原文不符,应是除了具有美化装饰意义之外还有别的意义。D项,“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的能力”是完成“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引用地层关系的研究成果和阐述先民对自身不能拥有的能力心存敬畏和对生命安全和生存食物的需要,以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都是为了论证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的图案为何多是鱼图案的观点。3.D【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说明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由繁盛时期进入低潮”错,原文只是说彩陶发展的规律,不能等同于社会发展规律,彩陶的衰落只说明彩陶在生活环境中的功能地位正在慢慢下降。4.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从材料一“网络视频(含短视频)”来看,该项缩小范围;B项,从材料二“借助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文学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延伸至几乎所有受过基本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来看,该项“自身优势”张冠李戴,“所有”扩大范围;C项,“超长性的弊端”错,原文的“超长性”应是优点。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项,从材料二“从参与主体的庞大数字、作品的巨量产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长为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完成了接受美学所理解的‘二次创作’,而且还很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作者’”来看,B项的因果关系不严密。6.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网络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②创作者有必要与资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③文学的活水源头是生活,在面对生活时,作者应注重突破人生经验的狭窄范围。(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概括出第①点,从材料二第三段概括出第②点,从材料二第四段概括出第③点。答题时要注意筛选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再用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述。7.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应该选择传统”错,原文意思是两者都可以选择,要看情况。8.①范仲淹的情感官能、思维和意欲,与苍茫浑阔的洞庭湖融为了一体;②范仲淹把自己游览大湖获得的各种相关的体验作用于岳阳楼,并进行类推。(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答案区间在文章的第五段和第六段,考生抓住相关文字的关键点,整合成答案即可。9.①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闻名,作者以《岳阳楼记》切入文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岳阳楼记》是某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引入《岳阳楼记》提升了文章的主题;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回答,这三个角度涉及作者的创作意图。10.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3-21C·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