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单元卷

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衡水名师单元卷 68

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房山区2024高三二模语文
    2、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语文二模
    3、2023-2024北京市房山区二模语文答案
    4、2024年房山二模
    5、2024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
    6、2024房山高三一模语文
    7、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
    8、2023-2024房山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9、2024年房山区初三二模语文
    10、房山区2024初三二模语文答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译文:(2)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在大王命之。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樵家陆龟蒙草木黄落时,比邻见相喜。门当清涧尽,屋在寒云里。山棚日才下,野灶烟初起。所谓顺天民,唐尧亦如此: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季节,草木枯黄而使邻里间相见欢喜,这与樵夫职业有关。B.“清涧尽”“寒云里”介绍了樵家的位置,也呈现出樵夫的生活环境。C.“下”“起”的使用,营造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样的意境。D.这首诗以樵事为载体,语言自然而不见斧凿痕迹,淡之中也不乏雅趣。15.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都是隐逸诗,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作比,强调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借星辰以及行人的动作表现了蜀道的高险。(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用比喻手法写敌军气焰嚣张和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所指在于体悟文章的精义而非①,不能死抠字眼儿。这个“求”字应作“寻求”解而非“要求”解,即不以“甚解”作为“好读书”的目的。这么说即使你不同意,也②,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是把读书当作一种闲暇时的消遣,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十分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1)大多数的读书,和进入系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入阅读的层面的极少数的阅读相比,处于基础阅读、凭兴趣浏览和互联网式速食的状态。当然,以治学论,学人欲达上乘之境,(2)要学有所专,思而能精,知且入深。这样的阅读,固然令人起敬。于今而言,阅读方式③,发展变化很快,对于泛泛而读、粗略而读,还是不能轻视。这里谈到的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一为浏览式阅读,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获取无形收益、长期效应;二为精思熟读,以学问的精进及某些专业领战剔肤见骨、探骊得珠为旨归。此二者虽然读书程度不同,然于心得神会处,皆能通达陶潜所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境。这也是我由陶渊明这一名言想到的。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