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考试试卷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98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视频
    2、2023-2024鸦片战争课堂
    3、2023-2024鸦片战争一课知识点
    4、2023-2024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
    5、2023-2024第一课鸦片战争学案
    6、2023-2024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案
    7、2023-2024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设计
    8、2023-2024鸦片战争课堂实录视频
    9、2023-2024鸦片战争课后题
    10、2023-2024鸦片战争课程视频
【答案】示例一论点:中国古代传统基层治理是自治与德治相结合。论证:在传统中国,“自治×德治”型治理组合模式是在宗法人情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伴随着“皇权不下县”的是“国法不下乡”。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如隋朝的“大索貌阅”以及明朝的“黄册”,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什伍组织、里甲制、保甲制等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实现有效的基层自治。在管理方式上,社会治理深受儒家主张的道德礼仪教化民众的思想影响,强调“孝”、“义”。宋明以来,儒学确立统治地位,逐渐向基层渗透,政府通过“圣喻”教化民众,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礼仪道德,民间通过乡约、族规和家训规范民众行为,实现德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依托基层管理实现强调儒家礼仪道德的德治社会。示例二: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治理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论证:“法治×德治”型治理组合模式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社会稳定与巩固政权,结合儒家民本思想形成的主要的社会治理模式。早期中国,统治者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顺应发展潮流,受到推崇,秦朝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被后世所继承,通过“律、令”,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援儒入法,礼法逐渐走向融合,《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明清时期,用律令解释具有道德规范性质的“圣喻”已普遍化,乡约与法律合流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礼法并施,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引用律令解释圣喻,使乡约具有更加广泛的约束力,与法律合流,实现对民众的教化,对社会的治理。【解析】【详解】此题系开放式试题。论点:根据材料提到的三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可以任选其一。按照问题要求,可以从中国史或世界史来论证。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史的社会治理模式,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社会治理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模式,第二种是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模式。论证:首先阐述社会治理模式的含义,例如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模式。结合所学,可知自治是在乡里实现的,所以自治与德治相结合模式存在的基础是乡村社会的宗法、宗族观念,以及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然后论述这种模式如何运行的,例如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模式。结合所学,可以从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机构设置与教化的方式来阐述。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基层民众的基层组织,历代政府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如什伍组织、保甲制、里甲制,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在管理方式上,从汉代开始推行儒家的伦理道德来管理社会,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第13页/共15页
本文标签: 英语 语文 化学 地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