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单元卷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试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68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与后周君主权威的增强有关,其意图在于防止将领专权,故选B项;军事将领的频繁调动意味着其难以拥有较大的权势,而藩镇割据强调地方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故排除A项;军事将领的频繁调动与选官制度的完善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枢机构的调整,故排除D项。10.C【解析】两税法实施导致许多纳税人家破人亡,这表明它加剧了社会矛盾,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两税法维护地主的权益,故排除A项;两税法引发问题并不能说明唐朝衰败难免、地方政府贪腐成风,故排除B、D两项。11.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不论士大夫还是民阶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和统治阶层的倡导下,都表现出对医学知识的轻视,这是中国传统科技人才匮乏的重要缘由之一,故选A项;材料“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医治之术,阙而弗论”表明中医药学并没有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排除B项;材料表明,各阶层不愿意学医学知识,但把大量时间用于学儒学,以便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这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世俗化趋势加强等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12.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太宗时丞相主要从御史中丞中提拔,这说明监察机构的官员深受皇帝重用,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君权的强化,没有体现出君相矛盾的调和,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出宰相的选拔方式,没有涉及对其他官员的选拔,所以“官员选拔制度完备”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C项;皇帝擢升御史中丞为宰相,体现了君主维护自身权威和抑制相权的考量,不能反映出中央决策机制的异化,故排除D项。13.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辽朝在漠北地区建城、修渠、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储粮等,体现了契丹族深受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出辽朝在漠北地区的经济活动,不能体现出“解决了边疆地区的口粮问题”,故排除A项;“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边境贸易等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14.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金朝内部的混乱,金世宗即位后坚持科举取士,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这服务于他巩固金朝统治秩序的目的,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金世宗推动国家统一的意图,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制改革,故排除C项;元朝成立于1271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15.C【解析】据材料“行省以下所有地方各级政府官员,仍然接受朝廷的任命、迁调、考课等管理”可知,行省制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故选C项;行省制针对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不能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区划的规范,故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化,故排除D项。16.D【解析北宋朝廷鼓励并褒奖市舶纲首招诱舶舟和外国商人从事商业贸易,并借此增加政府财政收人,这说明宋代鼓励海外贸易,故选D项;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说明当时经商环境较为宽松,故排除A项;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并不能说明政府财税来源广泛,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科举制度无关,故排除C项。17.(1)意义:促进了中原农耕文明的拓展;推动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6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主要针对辖区近边或外围;重视文教的治理功能;增设经济部门;积极管辖沿海地区。(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中外海路经贸往来增多;宋代理学兴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18.(1)因素:传统天神观;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权的职能;朝议制度;修史传统。(4分,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完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4分,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儒学受到冲击与挑战;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和门阀士族的坐大;庄园经济的过度膨胀,地方势力强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23-91A·
本文标签: 英语 数学 化学 生物 历史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