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单元卷

2024届名师原创分科模拟(四)ZS4历史

衡水名师单元卷 102

2024届名师原创分科模拟(四)ZS4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名师原创模拟卷历史
    2、2024名师原创分科模拟
    3、名师中考历史2024
    4、2023-2024名师原创分科模拟试卷
    5、2023-2024名师原创历史答案
    6、2023-2024名师原创16套高考提分卷历史答案
    7、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历史四
    8、2023-2024高中名师原创能力提升卷历史b卷
    9、2023-2024名师中考历史
    10、2023-2024名师导航中考系列模拟试卷历史
现皇权专制,排除A项:据材料“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宫铲除外戚势力”说明宦官是皇帝集权的“工具”,排除C项:材料宦官专权属于中央权力斗争,与地方势力无关,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A.此时国家分裂,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不是繁荣开放,故A错误。B.此时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发展并未停滞,故排除B。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大分裂、政权分裂阶段,同时民族融合又得以加强,区域开发并没有出现在整个阶段,可见该项表述不够全面,故排除C。D.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但是民族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江南地区初步得到开发,为经济格局的改变奠定了基础。因此,此时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故D正确。故选D。25B【详解】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受皇族重用,并且垄断仕途、干预朝政,反映出当时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B项正确:“王与马共天下”说明君主专制弱化,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其选拔依据是门第出身,不是家族经济基础,排除C项:考试选官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当时科举制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2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学汉语,禁用鲜卑语。但是民间还依然使用鲜卑语,士大夫对儿子“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如果精通了汉语和鲜卑语必然会受到欢迎,说明鲜卑语还有许多官员使用,从而显现出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性,故C正确:材料中的改革是移风易俗方面而非政权制度,故A错误;“颜之推对鲜卑的俗高度认同”的表述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故B错误:孝文帝改革后“汉语”为“正音”,“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与之不符,故D错误。故选C。27.【答案】C【解析】A.题干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据此推断当时的赋税和社会治安状况,故A错误。B.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商业与城市发展状况,故B错误。C.题干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同时种植经济作物,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开发加速,故C正确。D.由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推断当时的经济重心与租佃关系发展状况,故D错误。故选C。28.【答案】B【解析】粟主要种植于北方,稻米主要种植于南方,汉武帝和唐玄宗时期的国家政治中心都位于北方,汉唐太仓的储粮由单纯的粟到粟和稻米相结合,说明南方的稻米大量运输到北方,体现了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故选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排除A项:粟和稻不是洲际物种交流,排除C项:均田制的实施与农民选择种植粟还是稻无关,且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解题时注意材料“在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方面的积极之处。分析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符合题意。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的含义,其“科学”应该指的是30.【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可以看出,材料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两方面的双重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也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消极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可以看出,材料认为藩镇也有延续唐朝统治的作用,排除B、C项。31.【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中门下省负贵审核和封驳,“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说明是门下省的职责,C正确:A负责监察:B负责草拟政令:D符合执行。32.A【详解】根据材料“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可知,西周时期,以“六德”、“六行”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其中“六德指的是“知、仁、圣、义、中、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秦朝以“五善”考核官吏,“五善”表现为“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唐朝以“《六察法》”管理官吏,其中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由此可知,这三个时期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A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选拔官员,还反映了对官员的考核管理,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儒家学派,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知刑懂法,排除D项。故选A项。3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骆驼的原产地是北非、阿拉伯和中亚细亚。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这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己经开通,但贸易不太繁荣: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这说明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故B正确;由材料推知,汉代骆驼已经进入中原,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唐三彩制作技艺,故C错误:材料和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无关,故D错误。34.【答案】C【解析】“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体现了隋朝书法的融会性,“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体现了隋朝书法的过渡性,故C正确: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淳朴峻整趋向单调、风格保守缺乏创新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