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单元卷

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8月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衡水名师单元卷 115

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8月开学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湖南省高三考试历史试卷
    2、2023-2024湖南高考历史考试时间
    3、湖南省2024学考历史
    4、湖南省2024年历史高考试卷
    5、2024年高中湖南历史学考真题
    6、2023-2024湖南省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卷
    7、湖南省2024年历史学考真题
    8、2023-2024湖南高三历史试卷
    9、2024湖南历史题
    10、湖南省2024学考历史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春秋时代,孔子整理、总结三代文化的成果,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至秦汉,董仲舒又倡导尊崇儒术,他建立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儒道法互补的思想体系,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发挥影响的意识形态。至宋明理学时期,这一传统文化开始走向自己的鼎盛时期。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曾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得发展更新的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人的文化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阐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学术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过程。摘编自刘若斌《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而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示例二: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继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如董仲舒在先秦儒学基础上提出的“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理论,宋明理学完成了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儒学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统一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秦朝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自我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中华传统文化在自身的传承、积累中兼收并蓄;农耕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儒学的这一特性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