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1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B.再经过3s,衡位置在x=4n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456789八1011/x/mC.再经过6s,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位移为零D.甲、乙两列波遇到相同尺寸的障碍物时,乙波的衍射现象更明显11.如图所示,能绕0点在水面内转动的圆盘上,放置两个可视为质点且质量均为2kg的物块A、,它们与圆盘间动摩擦因数均为3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物块间连接一自然长度为5cm、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质弹性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都在弹性限度内且遵从胡克定律。两物块A、B和0点恰好构成一边长为10cm的正三角形。现使圆盘带动两个物块以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时取g=10m/s,则A.当圆盘的角速度为5Vrad/s时,圆盘对2物块A的摩擦力最小B.当圆盘的角速度为5rad/s时,圆盘对物圆盘块B的摩擦力的火小等于弹簧弹力的人小C.当圆盘的角速度为5rad/s时,物块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0ND.物块A刚要相对圆盘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为5√2rad/s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1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并测量小车(含遮光条)的质量M。
解得:F=0.2N--一(1分)(2)对ABC,从物块C滑上A开始到滑离A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知:%1=mv2+(M+m)y3.(2分)由能量守恒定律知:)m=)m片+)(M+m)号+mgl4(2分)22对BC,从C滑上B到最终运动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知:y2+my3=2·2y.(2分)由能量守恒定律知:m号+与m=号2m(2y尸+mg。(2分)得:14:l。=12:1..(1分)第10页共10页
中国移动4G12:46@21%0+☐X百度网盘分享●●●12.(1)8.0(2分)75(2分)(2)A(2分)弹簧受到拉力过大,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分,其他合理表述亦可给分)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弹簧的原长为80m,弹黄的劲度系数=里-2=9X识Nm-75N/m。(2)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则应选弹簧A:当拉力过大,弹簧形变超过弹性限度,弹簧的形变量和弹力不再是线性关系。13.解:(1)由图像知,在0~1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则s=t(2分)解得s=4m(1分)(2)对于0-1图像,由a=是(2分)解得a=一4m/s2,说明加速度大小为4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2分)(3)一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大小,纵轴上半部分为正位移,下半部分为负位移,则06s呐,物体的位移x=2×(2+1D×4-合×2X4+号×2×4=6m2分)均速度v=工(2分)1总解得v=1m/s方向与正方向相同(1分)14.解:(1)在AB段,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一话=一2a1x(2分)解得B=4m/s(1分)(2)由于运动员在BCD段速率保持不变,则%=D(1分)在DA段,有玩=2a2xD(1分)解得a=名m/g1分)(3)运动员在AB段,%=一a4(1分)在BCD段,有2=迎(1分)UB由几何关系有5D=(1分)2在DA段,有w=a2a(1分)则整个过程的均速率u=十十业(1分)t1十l2十l3解得0=12π十48.3x+16m/s(1分)15.解:(1)A车经过时间恰好超越B车,A车加速时间为1=一也=2s(1分)41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1一4)一=L十L十L(2分)又有:w=W十a1(1分)解得=5s(1分)(2)初始时AC两车车头相距d=,二金+(1一1)十l(2分)2a1解得d=172m(1分)(3)A车加速后经历t2=2.5s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在0-2.5s内A车位移x4=,运+(2.5s-1)=42m(2分)2a1B车的位移xB=t2=30m(1分)此时,A车车头与B车车尾相距L'=L一xg十xA=4m(1分)若想让AB两车不追尾,临界状态为A车速度减到恰好与B车车尾相遇,设该过程历,则b=十(一a2)ta(1分)L=,二述-w与1分)2a2联立解得a2=8m/s2(1分)说明A车刹车时加速度至少为a2=8m/s2才能避免与B车追尾。(1分)。。
-
中国移动4G12:47L@22%0DX百度网盘分享●●●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和结果。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2分)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求:(1)物体在0~1s的路程;v/(m·s)(2)物体在1~2s内的加速度;(3)物体在0~6s内的均速度。14.(12分)一滑冰运动员在水冰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运动员以大小为8m/s的速度从A点出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B点,加速度大小为0.5m/s2,然后保持速率不变沿圆弧BCD运动到D点,再沿D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刚好停在A点。已知A、B、D三点恰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BCD是以BD为直径的半圆,且xB=48m。求:(结果可保留π)甲(1)运动员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DA段的加速度大小;(3)上述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均速率。
9.(12分)小明同学根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时多次改变合金丝甲接人电路的长度1、调10.(12分)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某欧姆表内部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它有两个倍率,分别是“×10”和“×100”。电压表的示数,从而得到多个号的值,作出号1图像,如图2中图线a所示。A-V.0图1图2代8)8由不阳1烟议用床兴同(1)图1中D表笔是表笔,选用“×10”倍率的电阻挡测的录关交1间调:H得H器息高量,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图1值约为。图8.02)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时,红黑表笔互换了插孔,7.(选填“会”或“不会”)影响测量结果。6.(3)图1中有灵敏电流计(量程未知,内阻1002人、电池组(电动势未知,内阻r=0.5Q)人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总阻值4.0103.0未知),刻度盘上电阻刻度的中值为15。该同学用“×100”倍2.0率的电阻挡测量电压表的内阻(测量过程规范),电压表的示数1.0为4V,欧姆表的读数为1200Q,则此时多用电表欧姆挡的总内0.100.200.300.400.50阻(包括电流表内阻、电池组内阻、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图2图3R)是一Q,灵敏电流计的量程为mA。(1)在实验中使用的是(选填“0-202”或“0-2002”)的滑动变阻器。,从的时制有甘司米知小需阳1坐在亮外:效(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V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底时错州好中带婴和置分阿不小年别,其读数U=Vo(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霉带府积小(小斯西)大部,置山同千吸彩小黄2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小大的止步酷的受海点小浮出,量为(4)图2中图线b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的)-1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0---6金丝乙的横截面积。味干的展关变1面的前中女中京器容中显典由的中c圆(£)金身其的器中交为不,烟单,入因中前家大数只果成图闻母的前0测景者式用深中甲图(1图的茶关交间出备申中效出面特宝中图的带,爱大效小黄a者量当而大的量简中盖溶式中闻心背中,即本夹年10联明2023届高三一轮复试卷·物理试题(十三)第3页共4页
0
应激感染、神经系统刺激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免疫系统业抑制、下丘脑糖皮质激素CRH垂体ACTH(肾上腺】(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2)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这与的作用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属于调节,其意义是(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4)已知某毒素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若实验中用毒素X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则突触后膜难以兴奋,其原因是0(⑤)由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而图中的则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答案】(1)效应器(2)胰岛素(负)反馈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3)防卫(或防卫、监控和清除)(4)毒素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钠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合理即可)(5)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下丘脑【解析】(1)据图可知,应激过程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其分泌CRH,因此该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孤中的效应器。(2)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此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据图可知,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而清除病原体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突触后膜兴奋是由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钠离子内流,已知某毒素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若实验中用毒素X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则毒素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钠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由图可知,下丘脑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纽。血糖能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机理如图。据图回答问题:磺酰脲类葡萄糖结合位点K+通道K+P亚基Ca通道GLUT2Ca*胰岛素⊙⊕Ca*葡萄糖ATP糖酵解胰岛素囊泡注: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I)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GLUT2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为(2)胰岛B细胞内ATP含量增加时,会导致对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填“增大”或“减小”),Ca+通道的通透性(填“增大”或“减小”)。·49·
【解析】细胞代谢需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脱水会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水盐衡调节过程中涉及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等,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改变时,细胞内液会吸水或失水,渗透压一定发生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使其维持在相对稳定水。7如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图2为图1中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部位局部放大。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①所示结构为树突,④所示结构为突触小泡B.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②C兴奋传至X处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X处兴奋时,神经元膜内的Na+浓度升高,直至膜内外浓度相符【答案】D【解析】图中①短而多,为神经元的树突,④所示结构为突触小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②;兴奋传至X处时,引起Na+内流,则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的N+浓度始终低于膜外。8.如图所示的反射活动中,①~⑥代表不同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滚烫的锅A.完成该动作的反射弧为①→②→③→④>⑤B.该动作的协调完成与③处分析和综合信息有关C,②④只能产生动作电位,不能释放神经递质D.通过⑥将信息传向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痛觉【答案】C【解析】反射孤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完成该动作的反射孤为①→②→③→④→⑤;③表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主要是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因此,该动作的协调完成与③处分析和综合信息有关;②④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神经细胞,都能释放神经递质;通过⑥上行纤维束将信息传向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痛觉,因为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9.当人的鼻黏膜受到机械、冷空气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入位于延髓的呼吸中枢,进而深吸气,随即产生一个急速而有力的呼气动作,急速的气流主要从鼻腔中喷出而形成喷嚏反射。下列有关喷嚏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的过程中有大量Na进入细胞B.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以引起喷嚏反射C,鼻黏膜产生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D,在喷嚏反射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答案】B【解析】刺激鼻黏膜产生兴奋时,大量的N+进入细胞,从而产生外负内正的膜电位变化;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以引起喷嚏反应,但是反射孤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在喷嚏反射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会作用于肌肉或腺体,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40·
丝,点的分裂,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条。(3)③过程利用辐射诱导染色体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易位才能得到戊。丁形成配子时含M的概率为1/2,所以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M的植株戊约占1/2×1/2=1/4。*野生型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传粉的植物。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得到花粉败育的水稻突变体甲,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水稻杂交得到的F全为野生型,说明突变体甲的育性易恢复,难保持。回答相关问题:(1)上述水稻花粉败育性状属于(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可直接利用突变体甲作为本,可以解决水稻人工杂交难度大的问题。(2)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甲产生的原因是野生型水稻10号染色体上编码酶A的基因(用A/a表示)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3)为了得到大量的花粉败育水稻用于后续育种,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育性恢复基因N(含有基因N的个体能产生花粉)、花粉失活基因D(含有基因D的花粉失活)、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含有基因R的种子呈红色荧光)紧密连锁在一起,插入到突变体甲的一条5号染色体上,得到了转基因突变体甲,基因位置如图所示。①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和②以转基因突变体甲为亲本,获得花粉败育植株的方法:DR③一般的花粉败育植株(突变体甲)不能通过自交将其花粉败育性状遗传给子代。相较而言,利用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具有的优点有(回答两点)。【答案】(1)隐性母(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①aNDR和aa②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挑选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或转基因突变体甲与突变体甲进行混种(杂交),挑选突变体甲上结的种子(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③产生的花粉败育植株可用于杂交育种;产生了正常可育的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可继续自交产生后代,使花粉败育性状遗传下去【解析】(1)花粉败育的水稻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水稻杂交得到的F,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突变体为隐性性状;突变体甲花粉败育,因此突变体甲可直接作为母本。(2)水稻10号染色体上编码酶A的基因(用A/a表示)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①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结合示意图可知,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NDR和a与a。②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可通过观察种子有无红色荧光进行选择,方法一:转基因突变体甲自交,挑选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方法二:转基因突变体甲与突变体甲进行混种(杂交),挑选突变体甲上结的种子(没有红色荧光的种子)进行种植,获得的植株即为花粉败育植株。③相对于一般的花粉败育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产生的花粉败育植株可用于杂交育种;产生了正常可育的植株(转基因突变体甲),可继续自交产生后代,使花粉败育性状遗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