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周宁审题人:余后志谢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图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一文化遗存的历史课堂笔记,下列关于这一文化遗存的表述正确的是()距今约7000一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A.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C.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D.代表文物是玉猪龙2.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C.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D.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3.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观察下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西周分封示意图A.分而治之B.巩固统治C.论功行赏D.富国强兵高一历史第1页N:g4的
格月考四国【解析】材料提到的是“察举制度”实施的初期产生的成效,故A项正确。B项是君主专制的结1.【答案】A10.果,排除:C项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题意无关,排除:唐朝推行的是科举制度,考查诗赋,D项不符合题意。【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清代对外贸易由多口通商转向一口通商,推除A项:材料指出的受“英国公2.【答案】C11.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贸易“的影响,清政府对外贸易由多口通商转向一口通商,就是闭关镜国政策,排除B项:防范外来经济侵略是清代对外贸易变化的直接日的,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D项:材料指出,清朝由于“英国公司不断派商船到宁波、定海一带贸易”,而江浙为清朝财源之区和清运重地,为防范外来经济侵略影响清朝统治,对外贸易由多口通商转向一口通商,故本题选C项。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洋务运动设立的同文馆和天文馆,响应的人少,反对的人很多,说明3.【答案】B人12洋务运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瑞,故选B项:材料的主片,不是强调洋务运动得到了清廷的全力支持,排除A项:洋务运动提個“中体西用”,排除C项:弹务运动只要求“中体西用”,并非改变传统体制,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后来,各大口岸相继通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没有指出这批轮船公司是否完全由政府推动,排除A项:中圆水运产生时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水运是否逐渐菱缩,排除D项:材料指出,轮船进入中国时,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为了打破断,“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后各大口岸也出现一批轮船公司,故木题选C项。5.【答案】C适弹日.明设的【解析】题中十四年抗战的说法,都是对1931年至1937年初局部抗战的肯定,故选C项:“十四年抗战”在海外并未达成一致,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B项:正面战场在1937年后才形成,排除D项。6.【答案】A【解析】1950一1952年不属于三大改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贫困落后的面粮是否改变,排除C项:我国“一五计划”是在1953一1957年,且材料只是体现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未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分析上表可知,我国农业合作化获得较大发展,由1950年的10.7%到1957年的97.5%,面且农业生产互助组为0,初级杜仅为1.3%,高级杜为96.2%,故本题选A项。7.【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表明荷兰是否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是最早成立整断性的贸易公司,但其他不是,排除B项;“海上马车夫”是指荷兰航运业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从上表中的地位”信息判断答案,以及根据上表“第一家具有现代公司制度”“中央银行”“股票交易”等信息可知,荷兰开创了现代商业的经营模式,故本题选D项。8.【答案】D【解析】导致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很多,A、B、C三项均为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故D项是根本原因,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为次要原因,排除。9.【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罗斯福的领轴魅力,但没有体现“十分完美”,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罗斯福以“独到的政治见解”“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等,“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没有说明是否是实施新政的设想,排除C项:材料有两层意思,综合起来主旨在说明罗斯福具有勇于担当的政治品双向达标·历史第13页(共24页)
贪金钱爱国、爱民,寄托了政存对中国军队的多种网卧,鼓舞士气进行抗放,故答案为C项:国25.【答案】民定没有实行全街抗战路线,排除A项:B项局部反胶材料信息,排除:扭转放局不是一幅宜传【解析】次工业香可以做的,D项错误。实力地【解所材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我权建设情况,这些政权中有富农开明地主等阶层,明显17.【答案】C故答案有利于团结后抗日根都地的抗日力量,故选C项:土地苯命时期是1)年国民变背板国能代表民革命到197年卢沟桥事空娜发之前这一时段:排除人项:中共自主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在26.【答案土地本命时期成立苏维埃政权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但分利用不能反映文化索质的提高,排除D项。(2)差术受【解新)材料核心信息是197年四务院的企业管理文件,一是扩大金业自主权,二是企业利圈18.【答案】B济实可留成一部分给企业。两者共同日的是提升企业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故答他答案为B项:国有企业改革大规模兴起是1985年,排除A项:改革不可能得到各界一致赞同,C27.【答案项情误:十一届三中金会是1978年召开的,基础是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排除D项。形成:场中19.【答案】C【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从1985年到2017年中国脱贫速度的比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提出和(2)建立过程中,脱贫速度迅速如快,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脱贫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发挥,故答列奖案为C项: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中国的CDP依然低于美国:B项时间不准确,2020年彻底实现影响脱贫攻坚:D项“引便”一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了中20.【答案】D:【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东西方航海的巨大差别,从人员选取、经费来源、航海目的、航海队的作28.【答用等都存在巨大不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B项“开始”一词材料中无法判受断: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女,21.【答案】B【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19世纪S0年代狄更斯对他所处时代的评价,艺术地再现工业革命对(当时英国的多方位影响,故答案为B项:A、C两项的影响是积极作用,不包括材料中的消极作用:近代科技的影响力主要是积极作用,排除D项。体22.【答案】B【解析】英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要求,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0身制现政府是交通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没有说明铁路是用来沟通城乡交通的主要工具,排除A、C两项: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排除。23.【答案】C【解析】从17世纪60年代科技杂志出现,到工业经济时代科技期刊每十年增加10倍,这是在为科技发展背景下,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大量创办发行科技杂志,以促进科技传播,故答案为C但项:近代科技在工业革命前已经出现,不是现代科技,排除A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扩展同题,排除B项:D项顾倒了因果关系,是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排除。24.【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当时的世界经济格局有较大变化故选A项: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B项;当时海外市场最为广阔的是英国,C项不正确:表格中,中国不属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双向达标·历史第11页(共24页)常四1e以业自身情切
高三总复双向达标月考调研卷历史参考答案月考一【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这一制度使西周的统治僵城得到扩展,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刷,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姬姓,都是王室成员,B项的表述不正确:C项和D项1.【答案A与题意无关,均排除。【解新析】题日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西周法律强调诉论必须遵循宗法制的原则,二是执行法律2【答案】A要按察法制的原则行事,才能“查民安”、社樱稳圆,故答案迹A项。BD两项都只是体现材料部分内容,不完整,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解析】窦受是外成,受到两代皇帝的重视,故D项正确:虽然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强盛时期,但3.【答案】D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排除A项:B项的表述错误,排除:窦婴监督齐国,履行监察的职责,但他不是刺史,C项不正确。4.【答案】C【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河西节度使带兵行进的情景,体现了唐代蒂镇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人意趣,A项错误;这是中央集权道到削弱的表现,B项错误:吐藩不是西域,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李林甫大权在握,取决于封建制度,D项是根本原因,而C项只是重要原因,故选D项,排除C项:唐玄宗统治初年,出现了“开元盛世”,A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排除:唐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B项不正确。6.【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了北宋科举逐渐走向实用化,而不能体现北宋科举的规范性,故选B项,排除A项。理学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法家思想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材料中的“明法科”,并非是指法家思想,而是指法律与断案,排除D项。7.【答案】A【解析】题目材料体现朝廷对部分行省的财政支援,这从财政方面证明了行省实际上是朝廷派出机构,行省经费由中央提供,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行省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故选A项,排除D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顺治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决策权。但是,康熙帝时期的军机处只是移书机构,军机处虽然是国家的中枢机关,但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选B项:题中材料不能体现皇帝任人唯亲,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C项不正确;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排除。双向达标·历史第1页(共24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基层治理的举措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后,国际银价大幅度下滑,美国白银工业遭受巨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打击,白银利益集团损失惨重。1932年罗斯福为获得国会中白银集团成员的支持,赢得材料18世纪世界经济一直被亚洲的生产、竞争力和贸易支配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占据总统选举,同意当选后发展美国白银工业,提升白银价格。1934年6月罗斯福签署了白银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欧洲只是在得到了美洲的黄金之后才得以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国有化法案《购银法案》,规定美国要在世界市场上大量购买白银,白银在美国国家货币储全球贸易体系。以不等的条件从事全球贸易才能满足西方的战略利益,并且进一步巩备中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1/4;美国购买白银的数额必须雏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固西方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就是在全球劳动分工非均衡性分布的基础上,保障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白银法案出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向世西方国家剥削非西方世界,从而形成一种中心一边缘的结构,居于现代世界体系中心区的界大量收购白银,这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白银的价格,导致世界银价出现非理性暴涨。是占据优势或者支配地位的核心国家,而居于边缘区域的则是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一摘编自李爱《1934年美国白银国有法案与中国白银货币危机探究》摘编自刘亚、汪漭《经济压力下导与晚清统治危机的加深一论“不等条约”材料二国际白银暴涨,造成中国货币的升值,产品出口的大幅下降,白银的大量外流,大主要经济条款的社会政治影响》批工商企业倒闭、失业激增、市场混乱,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位制度,推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对白银进行管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制,明确了法币的无限法偿资格。经过法币制度的改革,国民政府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脱钩,彻底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各方面开支的猛涨,国民政府运用发行纸币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来支持军费和财政开支的增加,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摘编自刘斌、张嘉友《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8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编写的时代背景及价值。(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这是我们从台湾历史演变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我们研究台湾历史,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所谓“两国论”、所谓“一边一国论”,都是“台独”谬论,是与历史相违背的,是与中国人民的感情相违背的。台湾这个祖国的宝岛,是无可争辩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成员。任何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分离开来的想法,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摘编自张海鹏《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一在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1)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是无可争辩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要求:写出历史事实和法理事实,并用具体材料佐证)(?分)历史试题第7项(共8页)
2022年秋高二七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16:BCCBBDCAACDBCAB A17.(1)不同之处:明朝:供养人员范围大,人数众多,比率高:家国一体。(2分)英国:供养人员相对少,比率低:强调公私分离,君主受到限制。(2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官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官僚和科举人员众多;宗法制影响了家国一体的观念: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可支配收入提供了保证。(4分)(2)影响:明朝财政供养阻碍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国家供养人员多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提高了政府运营成本,增加了民众负担,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不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发展。(3分)英国都铎王朝财政供养有利于近代化转型:民众税收负担较轻,有利于财富积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限制国王的权利,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发展。(3分)18.(1)作用:适应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大国疆域治理:以法律规范各地政治行为,促进落后地区政治理性成熟:协调不同民族、阶层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每点2分,共6分)(2)原因:封建封君封臣制度阻碍法律的统一和施行:罗马法不适应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基督教文化的挤压:落后民族统治者未能吸收传承。(每点2分,任意3点6分)19.(1)影响:便利美国军事扩张,增强其亚太地区实力:缩短航程,有助于美国扩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6分)(2)实质:以放弃对运河的直接占领来换取对运河的永久控制。(2分)原因:经济危机和欧日竞争使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冷战对峙的影响: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6分)20.参考答案示例: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垄断特性阻碍了古代科学转型。(2分)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农业,重视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没有形成实验传统和逻辑化的、系统的学科体系,未能转型为近代自然科学。而未能实现转型跟社会科学兴趣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工商业或由国家政府垄断经营,或由官你直接、间接经营,或通过国家行会控制民营手工业,或建立匠籍制度垄断手工业人才,表现出明显的以权力为基础的垄断性,与西方古代、近代工商业在类型上迥然不同。在这种垄断型的工商业中,只要通过权力就可以积累资本、控制产品市场、垄断技术和人才获得超额利润。同其他类型的垄断一样,这种垄断性的工商业对自己技术革新的需求不强,对科学的需要也不强,因此不会吸引、资助和奖励知识分子去研究技术进而科学问题。缺乏知识分子关注和专门工作的中国古代工商业基本上是那些“没有时间和金钱从事科学”的农民、手工业者的分散、零碎的狭隘的经验积累基础上的自发归纳、类比。这就使得中国古代科学一直不能超出古代科学阶段。(8分)结论:垄断会阻碍自由市场竞争,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2分)
A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B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C为全面实施素质教有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D促进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8朱总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普有恶。为此,他主张()A.以天理来克制人欲B.善恶差别不能改变C存心养性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知行合一9.1291年,元政府制定的“市舶法则"二十二条,涵盖“舶物进口抽解和舶税“有关上船出海和返航手续“违禁物品查处”等多方面内容。该法则的制定是基于()A.厚往海米,宜扬国威B.官方主导,严禁私营C.规范贸易,保障税收D抵御倭寇,实施海禁10雍正帝要求广大臣你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类。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B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D.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11.《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到处遭难。但他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这表明作者()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B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C冲破人神关系束缚D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12.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张馨保(《林则徐与软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热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上述两种观点()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13.研读下列一组历史图片,从中可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是,这些历史图片()汉代投壶图唐代马球铜镜明代对弈青花瓷片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呈现了古代手工技术的概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2:红出分】
7.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因此采取的政治举措是A.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B.汉景帝出击匈奴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D.汉武帝独尊儒术8.《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鄂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郡守C.太尉D.刺史9.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孝文帝拥有雄才大略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10.丝绸之路一般是指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这一贸易通道A.汉唐时兴盛发展B.专营丝绸的贸易C.明清时完全荒废D.被官方贸易垄断11.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说明隋朝A.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B.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始终没有自然灾害12.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B.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加深C.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复杂D.中国与外国的矛盾加剧1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生产技术进步B.艺术种类众多C.佛教广泛传播D.社会持续动荡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A.行省制B.科举制C.皇帝制度D.监察制度n
17.北宋皇祜四年11.某部著作的目录如下:机关枢密院的第i第一章魏晋:新中枢的兵伍、四夷轻题共2可”理由表示中,只第二节中书省内握权柄政体中第三节门下省参与决策A.守内虚外制约作第二章南朝:中枢制度的演变(上)C.重文抑武通过舆第一节门下省的权力升降18,宋代设路级地第二节尚书省的地位陵替提举常司、的君主第三节北魏后期和北齐以门下为核心的中枢讼经总则隶之民主抚。是以事权主的决该著作目录反映出A.三省权力的升降B.魏晋南北朝政治黑暗决。”由此可知只有C.三省制趋于成熟D.北魏三省制最终形成A.分割相权,、回12.考课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唐代官员的考课等级共分九C.事权归一,规等,获得中上以上等级者,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获得中中者,保19.元朝的行省制持本禄不变;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减禄一季。据此可知,唐代来,《元志七》的考课制度与都省为表里A.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称行省为“分复贤明E召士C.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D.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A.职权上的双师来13.《唐六典》记述了唐代中央的集议制度,“朝之疑事,下公卿议,C.管理上的复了汉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龙朔二年,唐高宗希望下诏规定天下僧20.明初沿用元制B.有人道士都要礼拜君亲,经过朝廷官员讨论表决,主张出家人致拜务。明太祖朱D.体君亲的是354人,主张不拜君亲的有539人,最终唐高宗放弃了重要因素,洪武府该主张。唐代这一制度令废除中书省“侨A,推动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央行政机构直B.使行政权与决策权开始分离A.使中央政府C.有利于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幽州B.使皇权的独D.推动了三教并立局面的形成C.解决了君权14.唐朝前期,诏敕由中书令主持起草,经由门下省审驳通过后即可D.使中国古代下发尚书省各部执行,尚书省并无审核驳回诏敕的权力;唐朝后21.总督始设于明期,出现了尚书省封还诏敕的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问题或安抚军!A.门下省地位下降B.藩镇威胁君主统治近于定制,管辖内延僧C.君主专制的发展D.朝廷政务明显增多各省关系,防止唐5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的设置的宰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A.约束了官员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决策程序更加规范内部》C.削弱了地方C.分权制衡限制皇权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司相权22.李洵在《下学集16.宋初,承袭唐、五代中央旧制,但在禁中朝堂(文德殿)之西设置‘外内阁’,而司单元中书门下,题榜称“中书”,印文行敕称“中书门下”,是宰相办公明代政治结构的机构,独立于三省机构。这表明宋初勋、封疆大吏,也A.中央行政体制有所调整B.中书省与门下省实现合并A.内阁全面操摇C.“三省”机构已不复存在D.国家决策方式发生了异化C.宦官擅权威胁单元卷·历史[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