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级2025-2026学年上册阶段性评估卷一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语文
2、河南省2024_2024八年级语文
3、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二)
4、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5、河南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6、河南省2024到2024八年级期末语文
7、2024年河南省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8、2023-2024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9、2024河南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10、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末测试卷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一开篇描写老太婆对孩子的安慰与收留,既展现了陕北百姓的淳朴善良,也为后文她冒险掩护孩子理下伏笔,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温暖情谊。B.文本一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C.文本二中,丁玲表示“要把笔作为投枪”。文本一通过描写孩子的苦难遭遇,表达对其个人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发出时代性的呐喊,呼应其“为民族解放"的写作目的。D.文本二中,丁玲表示“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文本一采用碎片化叙事,情节曲折跳跃,印证了她对形式的刻意淡化。7.下列对文本一中人物情感与行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太篓两次“号哭”,第一次体现出为保护孩子而编造谎言时的情急之态;第二次体现出听闻孩子将被处决时的痛心与绝望,情感真实而有层次。B.围观百姓“捏一把汗”有的便走开去”,表现出他们虽然对孩子抱有同情,但在当时特定环境下,面对强权时仍是冷漠与退缩的·侧面烘托了孩子的勇敢。C.孩子被抓后“愤怒"而“不惧怕”.既源于对敌人的痛恨,也源于对红军信念的坚定,这种情感与他“十三岁”的年龄形成反差,更显其精神可贵。心的矛盾,成为推动情节转折的关键。8.文本一中的“红五星帽子”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9.文本二中.丁玲说“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并且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三)阅读Ⅲ(本题共 5 小题,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节选自《礼记·大学》,有删改)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10 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