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答案

15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十八年,太宗将伐高丽,命太子留镇定州。及驾发有期,啼6/10日,因请飞驿递表起居,并递救垂报,并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及军旋,太子从至并州。时太宗患痈,太子亲吮之,扶攀步从数日。(节选自《旧唐书·本纪第四》)材料二:承乾废,魏王出,太宗既知恪の之可以守国也,则如光武之立明帝,自决于衷,而不当与无忌谋。如以高宗为嫡子而分不可紊,则抑自决于衷,而尤不当与无忌谋。疑而未决,则在廷自有可参大议之臣,资其识以成其断。唯无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与辨高宗与恪之废立乎?乃告无忌日:“雉奴?弱,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事既不果,无忌所早作夜思以疑恪、忌恪、畏恪之怨已而欲剿绝其命者,终不忘矣。唐无夹辅之亲贤,而己以先后已谢之威灵,不能敌房惟之亲宠,终亦必亡者,皆其所懵焉不顾者矣。太宗一言之失,问非其人,而不保其爱子,不永其宗桃。无忌恬外戚以为揽固之图,太宗不察焉,顾谓无忌日:“公以恪非己之甥邪?”愈发其隐,而无总之志愈惨矣。房玄龄、褚遂良之赞立高宗,义之正也;太宗之疑于立恪,道之权也;无忌之固请立高宗,情之私也。挟私而终之以杀无忌之恶稳而太宗不灼见而早防之不保其子,不亦宜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一》)【注】①恪: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后被长孙无忌陷害,牵连进房遗爱谋反案,最终自身亡。②雉奴:李治小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挟私而终之[A]以杀[B]无忌之恶[C]稳[D]而太宗不灼[E]见[F]而早防之[G]不[H]保其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音yao,关键,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读音、意思不同。B.旋,回来、返回,与《促织》中“旋见鸡伸颈摆扑”的“旋”意思相同。D.惨,狠毒、恶毒,与《屈原列传》中“疾痛惨恒”的“惨”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治幼年时聪慧稳重、宽厚仁爱,他认为君子侍奉君主,应当尽忠职守、补救过失,以助成君主的美德、国正君主的恶行。太宗对此大加赞赏。B.李治担忧太宗的高丽之行,在太宗出发前连日悲伤哭泣,他请求太宗允许自已用驿马递送表章,并希望太宗能传回敕令,太宗一一应允。C.王夫之认为,李治是嫡子,李恪不是嫡子,那么太宗应当舍弃李恪而直接立李治为皇太子,且此事应由太宗自已决定,不可与朝中大臣商议。日夜思索如何断绝李恪的性命。【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第6页(共8页)】G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