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九年级)历史答案

1

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质量评估一(九年级)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中检测卷历史
    2、2024河南省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a历史
    3、河南省2024年九年级中招调研试卷历史
    4、2023-2024河南省九年级期末卷历史
    5、2023-2024河南省九年级历史卷子
    6、2024河南中考学业备考调研试卷9历史
    7、2024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历史
    8、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试卷(二)历史
    9、河南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末检测卷
    10、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
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六校联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BACCDCABB101112131415161718CDCCBBBCC二、非选择题19.(1)背景:王权衰微,乐崩礼坏;德治无法治理乱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的出现)。(任答2点2分)措施:政府颁行《唐律疏议》(1分),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特别重视儒家伦理中的“孝”(任答1点得1分);政府颁行礼仪大典《大唐开元礼》(1分)。(2)成果:理学(或程朱理学)。(1分)途径: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1点2分,3点6分)20.(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5分)(2)措施:行省制;宣政院。(2分)特点:与内地一体化趋向。(1分)明朝: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明清各任选2点得4分)21.(1)形式: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1分)局限:公民权仅仅局限于本邦成年男性,而大量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外;直接民主下,难以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1点2分,4分)(2)相似之处:都有类似机构(例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都实行分权;都实行任期制。(任答2点,2分)完善:南北战争后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20世纪 60 年代,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二战后,在妇女运动推动下,妇女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帕克斯的黑人民权行动;马丁·路德·金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等。(任答2点2分,4分)22.(1)原因:民间学堂已纷纷设立;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严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推动;清末新政。(任答3点得3分)事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正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2分)(2)评分建议:论题:2分(选择某一选官制度1分,体现该制度的流变1分)。史料实证:6分(围绕某一选官制度,分别对①初始确立的时代背景,②制度确立的作用,③后来变化的背景及内容,三个角度每点2分,共6分)。结构:2分(分总、总分或总分总结构)。表述:1分升华:1分(总结提升为一定历史规律或启示)示例:随时代流变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始于将人才评议权收归中央的出发点,却最终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汉末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魏王曹不推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品评人才、分设九等。该制度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初创时期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也选拔出了一批人才。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官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朝延难以有效选拔人才。九品中止制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仅把评议权从地方转移到中央高官手中,最终导致门阀势力操纵选官。古代选官制的演变呼唤一种更具革命性的制度创新。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