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学教育]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信息冲刺(四)4历史(B)答案

3

[伯乐学教育]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信息冲刺(四)4历史(B)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3.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领袖西耶斯认为:“分散的人民无法一起表达意愿,所以它不能制定任何的法律;代议机关并非由人民任命,而是由人民的各个部分产生。既然所有的结合者无法以其他的方式聚集,那么唯有代议机关方可称为统一的人民。”西耶斯意在强调A.代议机构建立的必要性B.权利制衡原则C.法国大革命的不彻底性D.人民当家作主14.1562年,英国颁布《工匠学徒法》对学徒制做出规定,“只有在保护人拥有财产的前提下才允许其孩子当学徒”。1814年,英国废除该法律,随后国内出现了补性质的机械工人讲所。1853年英国成立了科学工艺部。上述变化A.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B.促进了工人政治地位提高C.基本满足了社会的教育诉求D.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转变15.巴黎公社通过法令规定,“要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这种组织工作不但应该以每一工厂内工人的联合为基础,而且应该把所有这些合作社组成一个大的联社。”这些举措旨在A.获得工农广泛支持B.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弊端C.建立社会主义政权D.倡导无产阶级国际联合16.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向海外移民数量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时间1881—1890年1891—1900年1901—1910年数量134200人52800人22000人A.海外殖民地减少B.英德矛盾逐渐加剧C.工业革命的开展D.国内缺乏统一市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公元前4千纪末,两河流域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经济社会有所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崇尚法治,并创制了较为完善的诉讼制度,但相较而言,与司法审判相关的文献并不十分丰富,因为大量争端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而是在庭审前达成了和解。调解仲裁成为两河流域居民化解纠纷的常用手段。古代两河流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调处争端,多方人员和机构均可以充当争端调停人和仲裁者。调停人和仲裁者是发生纠纷的双方选定的个人,他们所做的裁决被双方认可,其效力犹如法庭做出的判决。两河流域的神明裁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神誓法,另一种是神判法。无论是神誓法还是神判法,都是把辨析案件的是非曲直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摘编自国洪更《古代两河流域的纠纷解决机制》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