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1语文答案

29

高三202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1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高考冲刺卷全国卷语文二
    2、2024高考冲刺卷二语文答案
    3、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二语文答案
    4、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一语文
    5、2024高考冲刺卷二语文
    6、2024年高考冲刺卷语文二
    7、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二语文
    8、2024高考冲刺卷语文二
    9、2024年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五语文答案
    10、2024全国高考冲刺信息卷二语文
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语文样卷(六)(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以情动人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现代文阅读(35分)B.曹不《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谏、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C.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D.“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线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考B.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C.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的局限。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不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C.锤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4.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图表,每空不超过8个字。(4分)《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南朝时期地位①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自觉的开始)文笔之分强调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封始于《汉书·艺文志》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典论·论文》分四科更自觉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文学自觉文学文体辨析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举例论证《文赋》分十类文体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文心雕龙》《文选》更系统语言形式美的追求(摘编自《袁行需文集》)审美特性追求材料二:(@)」艺术特征的追求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6分)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不“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学校: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不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语文样卷(六)语文样卷(六)3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