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8

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材料二帝国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面。在反对和抵制外族侵略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族类团结意识。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提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1920年孙中山提出我们应该把中国所有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运用越发自觉。知识界研究和宣传“中华民族”,傅斯年、顾颌刚、费孝通等人关于“中华民族”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国共两党作为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势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宣传成为国人中华民族观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国民党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中国共产党深入到工农群众之中,在长征中倡导民族等团结,在抗日战争中宣传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摘编自赵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百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教科书关于“中华民族”书写的变化。(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原因。(8分)18.【“全球南方”】(15分)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对“全球南方”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热潮的涌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全球南方”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结果。材料二“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股重塑世界秩序的关键力量,其崛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预示着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心从“全球北方”转向“全球南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三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