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联考·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2

上进联考·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江西省上进教育高三联考
    2、2023-2024江西上进教育联考
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卷(一)·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地栽培大量作物,实现定居生活,故选A项;具备国家初始状态的标志是阶级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等的产生,排除D项。2.B据题意可知,周初的封国中有些封国的分封是为了强化对于敌视周王室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由此可知主要目的是拱卫王室,B项正确;材料说明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不能体现扩大周王室的统治区域,排除A项;奖赏功臣中,周公旦不符合条件,排除C项;对姜尚的分封不属于笼络宗亲,排除D项。3.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到了战国后,人们不再仅仅以地域或血缘来界定“华夏”,而是更多地看重文化认同和共同的历史传承,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增强,C项正确;王室的衰微,虽然与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有关,但并未直接反映“华夏”一词含义的变化,排除A项;华夷观念并未被完全打破,而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而有所调整,排除B项;各民族的区别已消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D根据材料“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可知,商鞅通过变法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可以看出这是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项正确;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排除A项;这种做法削弱了奴隶主的权力,排除B项;这种做法使井田制走向崩溃,实现土地私有化,排除C项。5.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处理全国政务,A项正确;军功爵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户籍制度属于地方管理措施,排除C项;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6.B题干所述为秦朝焚书的举措,这是为了维护和加强皇权专制,以防止反对秦朝统治的思想出现,B项正确;焚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而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排除A项;焚书举措是针对全国的臣民,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强化地区管理,排除C项;焚书事关臣民对秦朝统治的态度,与民族融合没有关联,排除D项。7.D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功臣列侯及其后代才能担任丞相,这一现象容易导致相权坐大。汉武帝时,任用民为丞相,这些丞相对皇帝唯唯诺诺,表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发生变化,即皇权得到强化,D项正确;汉武帝打破了丞相只能由功臣列侯及其后代担任的传统,选用民出身的人,削弱了相权,并非将竞争机制引入选官,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未提及中朝,排除B项;材料只是丞相来源发生变化,无法体现士族群体对政治整体影响力的变化,排除C项。8.C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轮流把持最高政权,君权被外戚和宦官把持,说明君权强化影响政治稳定,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把持政权,君权被外戚和宦官把持的现象,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方式,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君主继承制度,排除B项;内外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9.C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人南迁使得南方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八王之乱爆发时西晋尚未灭亡,时间上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在229年,西晋尚未建立,排除B项;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北人南迁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10.B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临沂地区出现大量著名人物,主要原因是世家大族的文化传承。临沂地区是许多著名世家大族的发源地,这些家族在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培养了大量杰出人物,B项正确;北方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长期安定,排除A项;社会经济持续高涨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并非唯才是举,排除D项。11.D据材料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便利了南方物资北运,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D项正确;大运河重要作用是转运南方的物资,物资丰足是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A【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5060A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