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上进联考]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24-09-08 17:50:23
70
[上进联考]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5材料二:从网络谣言传播、蔓延的路径可以看出,网络用户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人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海洋”中,缺乏去伪求真、“沙里淘金”的辨识能力,更兼没有质疑的态度、批判的精神,自然也没有主动求证的意识,最终导致许多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不识真相、热衷传谣的现象背后,显示出全民的新媒介素养尚有欠缺,提高人们的新媒介素养也成为切断谣言传播路径、根治网络谣言的根本途径之一。李·雷恩尼和巴瑞·威曼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一书中指出,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人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Networking literacy)至少应当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等。(摘编自《新煤介素养的培养与网络谣言的治理》)材料三:媒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那么,我们应如何辨识媒介信息?本手册提供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要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形成对可疑信息的敏感。虚假信息往往以违背常识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以达成某种传播目标,或者说在编造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常识性的破绽。倘若我们能具备丰富的常识,熟谙常理常情,就比较容易对虚假信息“生疑”,只有“生疑”,才谈得到下一步的“辨识”。第二,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信息的出处和发出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真伪。出自政府部门、权威媒体等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是最有保证的。有些信息的,点击量很大,但是真实度却并不高。我们要学会在“点击场”“言论潮”中保持清醒,查证信息的发出者,理性判断传播者的意图。第三,要学会信息比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往往是多样的。某一个信息源发出的虚假信息,常能因其他信息源发出的不同信息而被揭露出来。特别是一些缺少权威信息源的媒介信息,对其进行信息比对是辨识其真伪的好方法。第四,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虚假信息往往有一些常见的语言特征,例如,夸大其词,动辄就说“惊天秘密”“突发”“惊爆”;不提供信息来源,只是模糊地说“网友曝”“专家说”“外媒报道”;刻意煽动或迎合社会情绪,常说“怒了”“悲情”“大快人心”等。遇到有类似语言表达的信息,我们要提高警惕。第五,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外部表现特征。巨大的网络点击量是很多虚假信息发出者的追求目标。点击量、关注度异常增长的信息,阅读量很多而评论、点赞很少(或大量雷同)的信息,其背后很可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炒作,而这类炒作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虚假信息。[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下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媒体的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又让人们只记住重要的信息点和获取路径。B.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解构了传统传媒形式,其优点是拼接不同碎片信息,建立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但降低人们的参与热情。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