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1历史试题

96

高三2025届全国高考分科模拟调研卷·(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二
    2、2024全国2历史高考答案
    3、2024~21年度模拟压轴卷新高考历史二
    4、2024全国卷2历史高考
    5、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全国2
    6、2023-2024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二
    7、全国卷2历史2024
    8、2024部分区二模历史
    9、2024新高考历史全国模拟试卷
    10、2024高考模拟示范卷二历史
过程中报考的人员很少,且其中许多考生没有参加考试,学生9.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质量差,最终毕业的学生很少,这说明传统的落后观念不利于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徐继畲的《瀛寰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当时固有思维阻碍近代化发展,故C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这两部著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天文学,不能说明传统科技的地位作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社趋于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固守会现状、军事、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著作,两部著作在首次传统思维,价值取向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传统刊印后,经过了较长时间,版本数量仍然很少或才被翻印,这说的落后观念阻碍近代教育的发展,没有涉及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明19世纪40一60年代西学还没有在中国得到普遍关注,故A矛盾,故D项错误。项正确;材料中学者的著作信息,不能体现西学的传播渠道得4.D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了解决在创办军事工以拓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西学的传播,并未体现中华文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燃料、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开始创化遭受西学的冲击,故C项错误;学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既办民用企业,民用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这没有在材料中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就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加深,故D项正确;洋务派创办10.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73年至1910年,手工半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数量增加不能说明“洋务企业走出了制成品与机器半制成品在半制成品中所占的比重逐渐趋向发展困境”,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衡,手工制成品在制成品中所占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数仍旧保持较高比例,机器制成品在制成品中所占的比重上升,量不断增加,不能说明清政府认识到中体西用的缺陷,故B项这说明晚清时期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故A项正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故C项错误。确;机器半制成品和机器制成品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总体上5.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71一1893年,中国的进口呈上升趋势,这不能体现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故B项贸易净值与出口贸易净值总体上都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进口错误;手工半制成品与手工制成品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总体贸易净值增长迅速,这说明当时中国与外部经济联系日趋紧上呈下降趋势,这不能说明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且密,故D项正确;晚清政府的对外开放主要是被动开放,故A机器工业较手工更有市场优势,故C项错误;同一时期,机器项错误;当时民族工商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半制成品在半制成品中的比重低于手工半制成品、机器制成中同时期的进口贸易净值大多高于出口贸易净值,这说明外贸品在制成品中的比重低于手工制成品,这不能体现机器工业状况总体呈现入超态势,而非出超,故C项错误。的先进性逐步彰显,故D项错误。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爆发的11.A解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不仅要学、引进西方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先进的武器、设备,还应系统地学西方的法规、制度,改变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气法度,这体现了洪仁玕对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故A项正但义和团运动又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和确;材料只涉及《资政新篇》中的部分主张,《资政新篇》并未付落后性,故C项正确;太天国运动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统治,颁诸实施,没有推动传统社会的转型,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布《资政新篇》,不符合材料中的“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神”“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故A项错误;洋务统治和儒家伦理道德,此时期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尚未提出,运动主张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挽且《资政新篇》是太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具救清朝的统治,不能体现“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从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旨在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D项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符合材料中的错误。“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1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舒高第于1859年留学美国,在洋务中世纪”,故D项错误。运动时期,舒高第担任上海广方言馆英文教,兼任江南制造7.A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总局翻译馆的译员,他翻译的图书种类很多,主要涉及西方的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中的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科学技术,这体现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折射出当时个人展,从而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与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材料发展融入时代主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舒高第留学没有涉及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地位,且实业救国思想是美国是由政府派遣,且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1872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年,故A项错误;舒高第翻译的图书种类主要涉及西方的科义工商业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故B项错误;清政学技术,这不能说明制度变革成为社会诉求,故B项错误;材府实行新政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推动中国民族资本料只涉及舒高第的个人事迹,不能说明国人的救亡意识日益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这些举措不能减少变高涨,故D项错误。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1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朱其昂为代表的一些洋务官员创错误。办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官员认8.D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全面系统地学西方社会,改良社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此时期梁启超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及会,这说明洋务运动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故D项正确;洋其学说,《民报》刊载了介绍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政等观点的文章,这表明思想启蒙成为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洋务运动并未故D项正确:此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故A项错误;洋务派维护封建制且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故A项错误;此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度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反对培养资本主义人才,故B项错(保皇派)、革命派等派别,并未达成反清革命共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进步性,而非曲折性,故C项错误。误;明朝后期开始的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均是中14.B解析:明治维新全面学西方,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国人学西方文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材料中黄5825 GKTXY·历史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