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总复习·名师原创模拟(三)历史试题

63

2025届高三总复习·名师原创模拟(三)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名师原创16套高考提分卷历史答案
    2、名师中考2024历史答案
    3、2023-2024高中名师原创能力提升卷历史b卷
    4、名师卷2024高三综合
    5、2023-2024名校名师高考模拟
    6、2023-2024名师原创历史答案
    7、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
    8、2023-2024名师原创答案网址高三
    9、2023-2024名师名题单元双测卷答案历史高二
    10、2023-2024名师中考历史答案
七)1.A考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了党的任务是要团结全国各阶级、阶层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阵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是在中共二大上,而不是材料所述时间和事件,故排除B项;这一讨论不能奠定全面抗战胜利基础,故排除C项;材料中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不是革命统一战线,故排除D项。2.B考查日本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京是沈阳的旧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本所控制《盛京日报》为日本舆论宣传机关,报中指责苏联、中国、欧美国家,是在为日本侵华寻找借口,掩盖其独占中国的野心,故B项正确。抨击中共、苏俄、欧美、国民政府都是日本侵华的借口,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A、C、D三项。3.A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国民党恢复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邀请共产党人参加”“共产党代表团积极筹备群众组织,支援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述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武汉会战,是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开展的,国民党此举深化了国共合作,共产党积极领导群众支援正面战场的作战,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深人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并未形成全面抗战的共识,故非除B项;根据材料“恢复了北伐战争时期”“周恩来出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出任第三厅厅长”“支援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而不是国民革命,故排除C项;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以党外合作的方式,故排除D项。4.C考查抗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沿海通商口岸被日军封锁及东部地区战争的焦灼,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随之社会与经济中心迁移至西南地区,于是国民政府加强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推动军需物资运输为持久抗战奠定一定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标志着抗战进人相持阶段,故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故排除B项;抗战敌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负担的战场,主要在华北原、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冀中、皖南一带,故排除D项。5.C考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是1940年,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再结合材料中“讨伐行动当以重点指向共产军匪,对其游击队作彻底地扫荡覆灭”,说明此时期中共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才使得日本实行这一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讲述日本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没有涉及其全面收缩侵华战线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题于中没有涉及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存在,并没有消失,故排除D项。6.B考查抗日战争。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日军深陷对华战争的泥潭,美国此时对中国进行援助目的是以此牵制日军转而向其进攻,这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即援华抗日,依旧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故排除A项;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建立,故排除C项;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日,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才有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故排除D项。7.C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结成了坚固的战线”“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全国爱国青年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动员号令,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在1927年前后,故排除B项;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不是这首《延安颂》,而是西安事变的和解决,故排除D项。8.C考查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建设。根据材料可知,群英大会通过表彰先进,组织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活动,动员民众参与到抗战和生产活动中,故C项正确,排除A项;群英大会体现不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故排除B项;群英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并不能折射出国共合作抗日的效果,故排除D项。9.C考查重庆谈判。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了尽量争取和建国,同时揭露蒋介石集团“假和、真内战”的阴谋,使更多人认识到中共的和、民主建国的主张,争取全国民众及中间派的支持,故C项正确。此时抗战结束,国共内战还未全面爆发,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了尽量争取和建国,且当时美国亦希望争取和解决国共两党分歧,中共并未受到美国军事压力,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党内“左”派欢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实现和民主建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却意图借此机会打击中共,故排除D项。10.A考查解放战争。从“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可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主要是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故A项正确。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故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政策,而抗战时期实行的是减租减息政策,两者并不相同,故排除C项;土地政策的转变主要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2025届高三名校周考阶梯训练·历史参考答案第9页(共2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