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EB]四试题

70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EB]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年7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命题人:赣州三中曾庆燕曾百秀郭承贵审题人:谭晓静易梅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何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背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自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这里的“中国”是()A.地理概念B.政治概念C.文化概念D.国家名称2.尚书一职源于先泰,主管君主文书。秦汉尚书属于少府,没有独立,汉武帝时尚书的地位逐渐提高,东汉尚书台开始成为国家行政中枢。隋唐时,尚书分六部,隶属尚书省。明朝废宰相制度,六部尚书地位提高,直属皇帝。消沿置。尚书职位的演变是()A.人才选拔机制的进步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君主专制加强的反映D.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3.西晋灭亡前后,北方人民大批流亡南下。他们在南方被称为“侨人”。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同时又占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A.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衡B.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C.导致了南北方都长期四分五裂D.使户籍有主户与客户的区分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合一“诗史合一”的传统。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诗史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这一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列理解最为恰当的是()唐诗唐朝风貌A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钢线。两税法的实行B百干家似团棋局,十二街如种菜哇。商品经济发限,市坊分离“耿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丰富了社会生活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科举制创立5,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换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关于宋朝儒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注重形象思维B.程朱理学北未后期确立统治地位C.开始向基层渗透D.《圣谕广训》是教化乡里的范本6.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A.内阁制度形成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C.农民生活富足D.“西学东渐同时“中学西渐”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