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承德市高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金太阳(24-578A)历史答案
2024-07-14 00:32:32
70
承德市高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金太阳(24-578A)历史答案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维护商业利益、协调商贸活动”“笼络同乡中举考生,壮大同乡在朝政治力量”“军队将领创建,当地旗人祭祀、议事、娱乐”“祭祀军队阵亡将士、军队议事、联谊、住宿”可知,各种会馆的创建目的共同点是联谊和维护共同利益,D项正确;商业、移民会馆并没有政治属性,并不会加剧地方分裂割据,排除A项;不同会馆是由不同群体建立的,并非全部由乡绅和地方政府主导,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不能看出会馆所处的地理位置,排除C项。14.明清时期,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并称为“江南四大印刷中心”。扬州的印刷技术日臻完善,印制作品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尤以通俗小说、字画、艺术杂志为盛。这说明,明清时期A.活字印刷技术精进B.经济重心实现转移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文化政策趋向宽松【答案】C【解析】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制作品的品质也越来越高,通俗文化得到不断发展,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印刷术并未强调是“活字”印刷技术,排除A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就实现了南移,排除B项;明清时期在文化政策上趋向严格,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科举制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社会内部矛盾发展与官吏选拔制度自我更新的结果。东晋以后,九品中正制完全成为士族维护特权的工具,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的威胁。这既埋没了有才德的寒士,也将士族子弟引向歧途。南北朝后期,世族走向衰落,庶族势力发展壮大,要求获得更多参与政权的机会。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扩大政权的人才基础,也需要破除九品官人法,将人才选拔权力收归中央。就选拔人才制度的形式而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着一定的渊源。旧制度的合理因素为新的人才选拔制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到朝廷,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扩大其统治基础。它为庶族学子乃至贫寒子弟打开仕进之门,使官僚集团得以不断扩充更新,巩固了封建统治。科举考试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士子必须熟谙儒家经典,无形中加强了思想的统一。但是,科举制片面地以文章、诗歌为衡量标准去选官,必然将学子引到一味追求空谈泛论的方向,特别是八股文等模式固定的体裁,只会使人思想僵化。一摘编自林甘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度的利弊。(18分)【答案】(1)背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世族走向衰落,庶族逐渐崛起;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前代选官制度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2)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思想统一。(每点3分,共9分,任答三,点即可)消极作用:选拔人才的依据过于单一;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容易造成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科技与文艺的发展等。(每点3分,共9分,任答三点即可)周周测·历史三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