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前押宝试卷(一)1答案(化学)

71

中考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前押宝试卷(一)1答案(化学)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河南中招押题卷
    2、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前押题试卷
    3、2024河南最新中考押题卷答案洪文教育
    4、2024河南最新中考押题卷答案
    5、2024最新版中考化学押宝卷
    6、2024年河南省中考押题猜分卷(一)化学
    7、2024河南中考化学押题卷
    8、2023-2024河南中考化学押题
    9、2024年河南省中考原创押题六一押宝试卷化学
    10、2023-2024河南省中考押题卷
2024年广东省中考信息押题卷(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解析3D曲面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不符合;素皮机身主要用到人造皮革材料,人造皮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项符合;边框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硅基芯片,主要是高纯硅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不符合。2.D【解析】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人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Λ项不符合;白灼虾是粤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将原汁原味的鲜虾直接放进清水里煮,保持其鲜、甜、嫩的原味,然后将虾剥壳蘸酱汁而食,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B项不符合:烧制广彩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中含有多种物质,烧制前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C项不符合;龙舟表面所涂的红色颜料是氧化铁,氧化铁为红色,而氧化铜为黑色,D项符合。3.C【解析】聚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合成材料,A项错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B项错误;石墨烯是只含碳元素的一种单质,C项正确;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项错误。4.A【解析】醋酸的化学式是CH,COOH,A项正确;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B项错误;青铜是由S、Cu等元素组成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组成,C项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zO3,铁锈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D项错误。5.C【解析】实验室中,酸碱容易发生中和反应,因此盐酸和NaOH要分开存放;乙醇是有机物,酸碱是无机物,因此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A项不规范;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项不规范;CO,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C项规范;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D项不规范,6.C【解析】NHOH(羟胺)是由N、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NH是由N、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B项错误;NO是由N、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项正确H.NCH.COOH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氨基酸,不属于氧化物,D项错误。7D【解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实验装置连接的先后顺序为I→V→N→Ⅲ→Ⅱ→(N→)I,A项错误;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五水硫酸铜是蓝色固体,因此装置V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HO生成,B项错误;为验证CO的存在,装置Ⅱ后不需要增加装置W,因为装置Ⅱ中红棕色固体变黑色,说明FeO,还原为Fe,而CO2、H,O均不能还原FeO,只能说明气体中含有CO,C项错误;CaO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水蒸气,试管壁温度明显升高,D项正确。8.D【解析】一次能源消费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组成的化石能源和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组成的非化石能源两大部分,A项正确;图中显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约为49亿吨,B项正确;读图知,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耗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约为10.5%,C项正确;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生物质能属于非化石能源,D项错误。9.C【解析】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且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具有很高的对外依存度,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30%,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挑战,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A项符合: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比重和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B项符合;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先立后破,有序减量替代,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先进能源利用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心项不符合;实现“煤,气、油、非化石能源(新能源)”的能源格局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全民树立节能理念,全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耗能产业,限制过利产业,大力发展交通和建筑方面的节能技术,倡导全民参与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D项符合。第1页(共5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