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24届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5月)试题(语文)

45

景德镇市2024届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5月)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景德镇2024初三第二次质检答案
    2、2024景德镇期末初三
    3、景德镇2024到2024初三一检
    4、景德镇市初三第一次质检2024
    5、景德镇市初三第一次质检2024
    6、2023-2024景德镇第二次质检试卷初三
    7、2023-2024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8、景德镇初三二检2024试卷
    9、景德镇2024九年级第一次质检
    10、2024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检
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珠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材料二:(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马,轻任新节【),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积水于)开仞之溪,其谁能当之?《周书》日:“民,善之则高也,不善则僻也。”有雠而众,不若无有。厉王,天子也,有障而众,故流于彘,祸及子孙,微召公虎而绝无后嗣。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香,此多其僻也。不善则不有。有必缘其心,爱之谓也。有其形不可为有之。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不得息,由此生矣。有无之论,不可不熟。汤、武通于此论,故功名立。材料三:(节选自《吕氏春秋·适威》)贞观九年,太宗谓待臣曰:“往昔初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任:装载。新节:新长出来的竹节,用来做马鞭抽打马,劲透较弱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A周五序B得其道白而千余岁回不绝胞秦府本末G并失直故不能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雍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与《谏太宗十思疏》“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中的“壅蔽”含义相同。B.当,指阻挡、抵挡,与司马迁《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中的“当”含义不相同。C.布衣,指民百姓,与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布衣”含义相同。D.稔,文中的意思是庄稼成熟,与《归去来兮辞并序》“犹望一稔”中的“稔”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最后本末皆失,不能长久。B.材料二例举舜本是民而拥有了天下,桀身为天子却不能安居其位,两相对比,论述民心的重要性。C.材料三中唐太宗以史为鉴,通过隋朝灭亡,总结出国家安定须得避免战乱,诚少徭役,以百姓为本。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分别阐明了使民、治国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世之人主,多欲众之,而不知善,此多其雠也。译文:(2)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译文:14.三则材料论述国家兴亡,皆认为“百姓”对治国至关重要,然三则材料又各有侧重)清简要概述。(3分)【高考冲刺试卷(压轴二)·语文第5页(共7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