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答案(语文)

44

安徽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安徽高考模式
    2、安徽卷2024
    3、安徽省2024年新高考
    4、安徽省高三模拟考试2024
    5、2024安徽高考改革3十3
    6、安徽省2024高考
    7、安徽2024年高考实行新高考吗
    8、2024年安徽高考用什么卷
    9、2024年安徽高考政策是啥?
    10、安徽2024年高考政策
1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穷合肥语文试题伤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诗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注意事项: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作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尤其是先秦汉魏六朝至初盛唐的诗人。失意困顿的遭际、缺乏同道的寂寞、对理想和操守的坚持、对世俗的洞彻和鄙视,是他们产生孤独感的共同原因。而对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诗人而言,其孤独感又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孤独感提炼的艺术方式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诗人不同的艺术个性。如屈原以香草自饰、独清独醒的孤洁,阮籍独坐空堂、徘徊旷野的茫然,陶渊明面对“八表同昏”独酌思友的寂寞,李白天马行空、从云端俯视人寰的清高,都与他们构筑的独特的艺术境界有关。不过,虽然他们比兴和构思的方式不同,其艺术提炼的原理却是相同的,这就是以诗人高大伟岸的个人形象与污浊的世俗世界造成反差强烈的对比。这也可以说是盛唐以前诗歌浪漫精神的表现传统之一。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精神受到万世敬仰。他毕生的饥寒流离,往往被看成造就诗圣的前提条件,而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矛盾却较少被人关注。其实,杜甫体尝了屈原、阮籍、陶渊明和李白诸家大诗人的各种孤独感,而且越到晚年,他对孤独心境的提炼也愈益自觉。“乾坤一腐儒”,就是他对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之后的最后概括。与其他大诗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杜甫在个人形象和广漠时空的对比中,突显的是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然而其思考的深度和高度却迥出于前人。杜甫后期一些名篇的诞生,也源于他提炼孤独感的独特方式。杜甫一生曲折的经历,并非总和孤独感相伴随。大致说来,当杜甫处境顺利、不愁生计时,他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是诗歌灵感的主要来源;当他身陷贼营、卷入战乱时,他对国运和民生的忧虑又使他无暇顾及个人的失意。而在困顿穷愁之际、羁旅飘泊途中,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寻求,才使他产生了愈益强烈的孤独感。早年的杜甫与李白一样,以大才自许,具有高远的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这种不甘凡庸的追求,埋下了日后失意孤独的根芽。十年困守长安期间,他感受最深的是无人援引的悲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遭际使他初次产生了没有归宿的孤独感。“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虽然此时的杜甫已经尝到屈原式的独醒滋味,但是他的悲哀主要还是来自仕途困顿的焦虑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穷愁失意的诗人又增添了层死生无常的忧虑,“沉思欢会处,恐作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