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自我提升二模测试(HZ)答案(历史)

64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自我提升二模测试(HZ)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2024历史高三二模
    3、2024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4、2023-2024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历史
    7、2024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
    8、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
    9、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历史
    10、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试卷历史
14:01令o5l34安徽省2024年名校之约大联考·中考导向压轴信息卷历史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 BB DBBABC A B D BBC1,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所统一的计量器。商鞅变法中对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材料强调的是对计量器的统一,而不是强调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排除A项;该文物为公元前344年颁布的标准计量器,秦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排除B项;商鞅方升反映的是经济上的措施,与统一文字的举措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2.解析:“天子”是中原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可汗”是少数民族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天子”与“可汗”并用体现了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题干材料与儒家思想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未涉及交融趋势出现的时间,排除C项:词兼胡汉与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无关,排除D项。故选B。3.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重文轻武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放宽了对工商业子弟的限制,因此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也增强了科举制的开放性。题干反映的是放宽了对工商业子弟入仕为官的限制,并不是赋予商人政治特权,排除A项:“清除了抑商政策的影响”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来坚持抑商政策,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从隋唐到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统治基础得到扩大,并没有涉及政治腐败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4.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行省的设置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地方,确保统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题干信息中虽然说明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但没有提供与割据势力有关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提及行省对民族之间交融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行省主要是为中央授权和控制地方而设立,并没有直接涉及版图扩张问题,排除C项。故选D。5.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到清朝,对于沿海居民的管控越来越强,海外贸易也逐渐垄断为一口通商,这说明明清时期海防政策逐渐走向保守。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朝贡贸易体系完善,排除A项;明清时期逐渐限制对外贸易,而非规范,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海防政策,未涉及东南沿海祸乱,排除D项。故选B。6.解析:根据题干“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其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思想启蒙。戊戌变法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不是宣传西方思想,排除C项;戊戌变法是维护清朝统治的,且最终失败,并没有摧毁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B。7.解析:据地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图2反映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题干所示时间国家性质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两次转变,分别是1927年八七会议和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排除B项:从土地革命到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从对峙再次走向合作,排除D项。故选A。8.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既是中国长期努力的结果,也与广大友好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所以材料中的局面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世纪提出的号召,均与题干材料中的1971年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9.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是20世纪90年代的高频词汇。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五”计划等事件发生,排除A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阶级斗争、上山下乡等事件出现,排除B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联产、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等事件频现,排除D项。故选C。名校之约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10.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助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材料未涉及民众是否支持伊斯兰教,也没有提到教义是否容易接受,排除B、D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强权推广伊斯兰教,不是在说明伊斯兰教对半岛统一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A11.解析:据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电路图描述的是17世纪后期的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国王成为国家象征,议会拥有最高权力,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题干所示时间国家性质始终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其他选项事件发生的时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12.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能源转型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其他选项均指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13.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生物生存竞争指《物种起源》,阶级斗争指《共产党宣言》。其他选项的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14.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场战争是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强大奠基,使其1917年在一战中向同盟国宣战,1941年二战中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二战后美苏对峙。其他选项的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15.解析:根据漫画可知,漫画中象征政府的人陷人了泥潭,他一手拿着象征福利资金的钱袋子,一手拿着象征政府财政的账单,这说明过度的福利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确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这一制度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但与漫画反映的内涵不符,漫画也没有反映出效率与公的兼顾,排除ABD项。故选C。二、辨析改错(8分】16.【×】(1)“北京”改为“上海”【/】(2)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