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2024年高考预测密卷二卷(江西地区专用)历史(江西)答案

79

[正确教育]2024年高考预测密卷二卷(江西地区专用)历史(江西)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QQ浏览器文件服务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考查先秦时期农业经济。根据材料可知,每年春天,天子会率领贵族们在固定的时间亲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反映出农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敬天思想,并不涉及保民,排除A项;先秦时期是贵族政治,秦朝正式确立了官僚体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天子向上苍祈求五谷丰登,而非借用神权强化王权,这与王权的神秘色彩无关,排除D项。2.D考查汉代的边疆治理。结合材料中“司马迁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不收赋税,注重发展经济”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地方设立郡县,并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有利于把边疆地区纳入大一统的汉代中央体系之下,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办事效率状况,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交流和政治制度变化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奉行,C项说法错误3.D考查门阀政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虽然在权力上具有世袭趋势,但它产生于皇权政治的衰落,并最终随着皇权政治的强化而消亡,这表明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故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下,虽然士族垄断选官权,但官员最终任命仍在皇帝之手,且当时官员的权力运作仍按照规章制度运转,A项说法与史实相悖,故排除;材料与当时政治是否清明无关,排除B项;门阀士族只是垄断了部分政治特权,并非是割据势力,排除C项4.B考查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发展。根据材料可知,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在西汉至唐朝时,北方人物占绝对主导地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物快速增加,至明朝侧南方人物占据主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宋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宋以后则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导致南方人才越来越多,故二十四史中人物地域分布的变化正是经济重心变迁对文化发展影响的表现,故B项正确。明朝时,政治中心在北方而文化轴心在南方,排除A项;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多为社会上层,其人数的多寡并不代表文化普及率的高低,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后我国人口结构为南重北轻,二十四史中南方人才变多,体现了人口数量影响人才分布,但从材料无法得出各地人口密度情况,排除D项。5.B考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根据材料可知,戴震批判了理学“冥心求理”以致脱离了人民群众,并强调做学问应向古人学,体察民情,为民造福,这正是其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的体现,故B项正确。“否定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士子求学应恪守民本思想,代表的是士阶层的价值取向,排除C项;戴震思想仍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排除D项。6.A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我国对西方电学的学多为照搬西方的电气技术内容,至19世纪80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研究电学的理论知识,并从传统经典中对电学起源予以补充,这有利于推动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故A项正确,排除C项。我国虽然在电学起源上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古代早已有电学介绍,但也赞同西方在电学上的先进,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对西方电学的引进、学及本土化发展,未涉及其对电学发展的具体影响,排除D项。7.A考查清末政治和社会变革。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兴起了国人创办白话文报刊的风潮,这些白话文报刊面不仅面向大众且宣扬了维新派或革命派各自的主张,这反映出部分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进步人士通过白话文报刊宣扬各自政治主张以救亡图存,这与西学传统渠道得到拓展无关,且材料只涉及制版物,未涉及其他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的派别分别为维新派和革命派,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倡使用白话文,掀起了文学革命,排除D项。8.C考查毛泽东革命思想。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已经指出,中国革命要依靠农民阶级,这表明毛泽东已认识到我国国情为落后的农业国,农民阶级庞大,工人阶级力量弱小,中国革命需要组织和发动农民阶级的力量,故C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毛泽东这一革命思想对国民革命的作用,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了农民阶级的主力军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是无产阶级,排除D项」9.B考查抗日根据地建设。根据材料可知,该版画描绘了根据地人民帮助抗战人员家属开展春耕的活动,反映了军民合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该版画强调的是帮助抗战人员家属开展生产活动,这与注重生产以保障民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这与扩大苏维埃群众基础无关,且与史实不相符,排除C项;材料与生产合作社无关,排除D项10.D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材料可知,1960年后,我国开始在城市大规模开展征兵活动,征兵对象则为不能升学的学生、未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工矿产业工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由于大跃进等错误运动,导致我国经济出现困难局面,在城市开展征兵活动有利于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粮食负担等,故D项正确。此次征兵运动调整也与中苏关系恶化等国际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源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线建设是指在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国防工业等行业的建设,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1960年兵役法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11.A考查古希腊文化。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陶绘艺术的主题多为人们关注的内容,绘制方法则程序化;此外,陶绘作品制作时不仅注重绘制内容能被消费者理解,还强调古希腊的民族文化,这反映出古希腊陶绘不仅重视经济因素,还强调社会效益,故A项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B项;古希腊陶绘作品内容多经过剧场化处理,故与史学研究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一定世俗化倾向,这与严肃典雅无关,排除D项。12.D考查中世纪疫情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14世纪中后期英国劳动力待遇获得较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为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或者是劳动力价值不断提高,此时英国仍处于中世纪,生【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43837Z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