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5]第15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历史)

81

[国考1号15]第15套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5历史答案
    2、2024年国考1号5答案
    3、2023-2024国考1号5文综答案
    4、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5、2023-2024国考一号5历史
    6、2023-2024国考1号5答案
    7、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8、2023-2024国考1号5地理答案
    9、2024国考一号历史答案
    10、2024年国考一号5
参考答案及解析历史2024届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材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1.D【解析】材料涉及耕种用的石斧、石铲,收割用的济快速发展,为人们追求奢侈生活提供了便利,故选石刀、陶刀,以及加工用的磨盘等,覆盖了农业生产的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多个环节,表明当时该地区已进入农耕定居时代,故7.C【解析】从课程表可以看出,清政府在京师同文馆选D项。工具的使用可能仅表明农业活动的存在,中引入了多个领域的西方科学知识,这表明清政府对不能直接证明农业已经成为当时人们食物的主要来西方科技成就的认可和重视,故选C项。京师同文馆源,排除A项;B、C两项均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洋务运动主张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汉时“司隶校尉”作为中体西用,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课程表中主要是科监察官员,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等转任而来;但到学技术的内容,并未明确指向制度层面的变革,排除了东汉往往由尚书令等中朝官转任而来,这说明B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司隶校尉”不断向皇权靠拢,此时的监察更多地体8.C【解析】依据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在现了为皇权服务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不能反映监此之前加强对舆论的压制,导致媒体自由度降低,报察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司隶校尉负责京畿一带纸数量减少,故选C项。材料强调报纸数量,非报纸监察,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内容,无法体现“尊孔复古”,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体系,不涉及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的内容,排除兴起于1915年,其核心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D项。德和旧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开始了3.C【解析】唐朝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扩张领土,需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要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因此大力奖赏军功并提供升迁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机会,这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密切相关,故选C项。度,有其进步性,全盘否定过于绝对,排除D项。A项推断过于主观,材料未提及,排除:B、D两项均与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已史实不符,排除。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而是拓展到了教育、法4.B【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人律、工程、会计等多个领域,职业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材料中提到用易于理解和记忆结构的多元化,故选A项。材料没有强调耕织分离、的方式普及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等,是为了强化农产品商品化,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其教化功能,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控制,排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职业的多样性和经济结构的多元除A项: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是儒家自身的发展,与化,而不是生产分工的精细化,排除C项:材料只是列统治阶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出了多种职业,没有提及民众生活,排除D项。“文学艺术”,排除D项。10.D【解析】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5.A【解析】材料表明,南方士人在科举中占据绝对不断深化,这使得抗日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共因优势,折射出当时南北文化差距拉大,故选A项。B、此调整了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态度,倡导建立抗日C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D选项过于绝对,统一战线,D项直接解释了中共在1936年调整策略且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的原因,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6.D【解析】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与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