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五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5月)试题(历史)

72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5月)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答案
    2、2024皖北五校
    3、2024高三皖北五校联盟
    4、2023-2024皖北五校联考是哪五个学校
    5、2024皖北五校联考数学
    6、皖北联考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中
    7、2023-2024皖北五校联考答案
    8、2023-2024皖北五校联考哪五校
    9、2023-2024皖北五校联盟
    10、2024皖北五校联考语文
o62☐0©0☐12:04历史临考模拟卷1-3答案.pdfQ添加标签参考答案2024年中考密卷·临考模拟卷(一)历史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 B CA A D B BA B C B DAA1.【解析】根据邮票中所展示的两件出土文物“刻有文字的甲骨”和“司母戊鼎”,可知这一时期是商周时期,商周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A项和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C。2.【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孔子重视“乐教”是以此达到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目的。结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局面的阶段特征可知,孔子重视“乐教”是为了恢复礼乐秩序。题干材料未提及乐教体系,所以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C项排除;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主张恢复周礼,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社会秩序,D项错误。故选B。3.【解析】从图示《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内容可知,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属于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表现形式之一。故选C。4.【解析】从题干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地矛盾突出,随着开荒所带来的是水土流失严重等环境问题。表格中仅仅是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数据”,无法得知这一时期的国库收入,排除B项:清中期商业逐渐繁荣,出现一大批商业市镇,C项不符合史实:D项“限制对外贸易”与题目无关。故选A。5.【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根据题干材料严复的回答“可先到外洋一行”“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可知建议光绪帝在变法推行之前,进行调查实践,为变法作充分准备,A项正确。维新变法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严复既主张调查国外实情,也主张联络国内,C项过于片面;D项彻底解放思想过于绝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A。6.【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由“中华民族抗战是救国唯一方法”,到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可知,中共积极号召中国各民族共同抗战,D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解决发生于1936年;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7年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故选D。7.【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根据题干材料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可知,表明中共中央积极在为成立新中国作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A项错误;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项错误。故选B。8.【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根据题干材料这幅画创作于1954年,再结合画中“一位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大娘”,可知创作此幅作品的时代背景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故选B。历史·临考模拟卷(一)·参考答案第1页9.【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点。根据题干材料中“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可以归纳出“这个期间”取得成就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特点。故选A。10.【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80年代,农村出现“蔬菜大王”“苹果大王”“养猪大王”等专业户、城镇出现“10多万户工商个体户”可知,这些“新的社会群体”出现反映了改革☑刀▣Oe▣▣标注全屏格式转换全部工具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