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陕西三模)(三)3答案(语文)

59

2024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陕西三模)(三)3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陕西省高三四模
    2、2023-2024学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评卷(四)
    3、2024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4、2023-2024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
    5、2023-2024陕西省高三四模
    6、2023-2024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评卷四
    7、陕西省2024高三模拟检测三
    8、陕西省三模2024
    9、陕西省三模2024
    10、2023-2024学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评卷(三)
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高二下期半期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八【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在文本阅读情境中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和分析综合C级。【命题解析】A项,根据原文“但小说、戏曲还有故事和人物,抒情诗连故事、人物也没有,它唯一给予读者的就是语言”,只是区别了小说、戏曲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不同,并没有说“小说和戏曲是靠故事和人物传递情感”;B项,根据原文“词和词,句和句,几乎不需要任何中介而直接组合在一起。这不仅增加了意象的密度,而且增强了多义的效果,使诗更含蓄,更有跳跃性”,所以“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会让诗歌的内容变得跳跃”错;C项,根据原文“语言形式的变幻服从于所追求的艺术目标,而不是文字的游戏”,可知“诗歌语言的变形虽是文字游戏”错。【参考答案】D(3分)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命题解析】B项,根据原文“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分析”,可知从语言和意境两个方面”错;C项,根据原文“比喻性意象分为明喻性意象和隐喻性意象。明喻性意象的诗歌中,被比成分与比喻成分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隐喻性意象的诗歌中,被比成分与比喻成分之间不是相似关系而是等同关系”,可知“区分了比喻性和描述性意象,前者强调意象与情感的相似,后者强调意象之间的相合”错;D项,“都列举了具体的诗歌”错,材料一并未列举具体的诗歌。【参考答案】A(3分)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命题解析】A项,材料二第三段的观点是诗歌在比喻性意象以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并未多用描述性意象,所以不恰当。【参考答案】A(3分)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论点、论据的理解,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命题解析】首先,从问题来看,我们需要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李白的《送友人》作为“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各类意象往往兼而用之”这一观点的例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送友人》这首诗中找出其如何体现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的兼用,以及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服务于诗歌的情感表达。《送友人》这首诗兼用了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主要用于描述送别时所见的具体景物,如“青山、北郭、白水、东城”,这些客观的景物描绘不仅为诗歌提供了具体的场景,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另一方面,这首诗也运用了比喻性意象,如“孤蓬”“浮云”“落日”。这些意象并不直接描述具体的景物,而是通过比喻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例如,“孤蓬”比喻离人的孤独和无依,“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悲伤和无奈。因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如何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出一个既具体又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歌世界。这也正是作者选择这首诗作为例证的原因,因为它生动地展示了在诗歌创作中,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