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下)入学考试(2月)语文试题

58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下)入学考试(2月)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7.B(3分)【解析】没有心理描写。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小说中的主人公爷爷的形象塑造生动具体,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刻画爷爷克服困难,勤劳实干的革命英雄形象。8.(4分)①暗示了“再造一条河”(垦荒)的艰难,象征革命战斗充满希望,有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老枣树是爷爷奶奶浪漫爱情的见证者,又是革命岁月的经历者,深化了主台。【解析】本试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第一处通过枯了半边的老枣树和漫山遍野的荆棘荒草,写出南泥湾的荒凉和萧条的自然环境,“一棵枯了半边的老枣树突然又发了芽”“那一年的春风一吹,部队一进驻南泥湾,老枣树就被唤醒了”“战士们开垦出来的第一批荒地撒上种子的时候,老枣树也披上了绿油油的新衣裳”,老枣树发芽、被唤醒象征着革命战斗充满希望,有一种“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处“看见一朵鹅黄色的枣花飞进了我爷爷的眼里”,老枣树见证了爷爷奶奶的浪漫爱情,又伴随他们经历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深化了主旨9.(6分)①情节内容上,以有限的篇幅呈现几代人开垦南泥湾的故事,反映时代的印记。②选材主旨上,取材于南泥湾开荒的历史,赞扬了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③艺术手法上,多用细节刻画革命者的形象,表达对其精神的赞美及传承,以小见大。④语言明快简练,用词准确有力,有节奏感;场景描写精确细微形象生动。【解析】此题考查文学评论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首先要理解题干引用的句子的意思:“小”,是指文章的篇幅短小,语言精微;“其指极大”指文章主旨重大;“举类迩”指选取材料贴近生活;“见义远”指意义深远,有影响力。第二,考生要从文学评论的诸多角度去理解文本,找到与之关联的依据,来印证笔者的观点。结合链接材料的提示,把核心点截取出来作为答题的角度。最后,要注意审题,评价语与文本的衔接点要关照到。由此,本题可以从情节结构(篇幅、字数)、内容选材、主题情感、生活细节、语言等方面加以解读。不脱离链接材料的理论评价及大文本的写作手法即可。10.DEH(3分)【解析】解答此题,“曰”译为“说”,但此处不表示对话。在此句中表示转述他人的言论。“也”后断开表示判断。“而法之”的“之”做宾语。“岂”是疑问副词。整句话译为“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效仿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11.B(3分)【解析】A项“夫妻向隅”中的“向”意为面朝、面对。句意为夫妻二人面对着墙角哭泣,两个意思不同,A项正确。C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来泛称国家,C项正确。语文答案解析·第2页(共6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