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卷 新教材语文RJ试题

62

2023~2024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卷 新教材语文RJ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至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
    4、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
    5、2024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6、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7、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
    9、2024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2023-202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二: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候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候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惟能前知A其当印然可事至D不惧而徐为之回图固是以得团至于成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A.捐,抛弃、舍弃,与词语细大不捐”“为国捐躯”中的“捐”词义相同。B.所以,表原因,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词义相同。C.不,表询问语气,与《师说》中“或师焉,或不焉”的“不”用法不同。D.恨,后悔,与《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恨”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将大禹与晁错进行对比,意在说明两人在灾祸来临时选择不同,肯定大禹,否定晁错。4B苏轼认为,七国势力雄厚,突然要削弱他们,他们造反是意料之中的事,可见他不赞成削藩。C.邓公认为吴楚早就有造反之心,诛杀晁错只是起兵的借口,他们的目标不是晁错,而是朝廷。叩.邓公认为,诛杀晁错会带来不良影响,天下的士人会因此感到害怕而不敢再向朝廷直言进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为(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14.对于晁错被诛的主要原因,苏轼与邓公的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品放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15~16题。以得咏鲁仲连①·阮卓鲁连有高趣,意气本相求。笑罢秦军却,书成燕将愁。而聊弃南金②赏,方从沧海游。名,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见留。臣义[注]①鲁仲连:战国时齐人,亦称鲁连,是当时著名的高士。常周游各国,“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②南金:南方的金石,为贵重物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子固A.第二句的“本”字,点明鲁仲连的天性如此,与“性本爱丘山的“本”字异曲同工。B.三、四两句用“愁”与“笑”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鲁仲连成就大事时的从容。C.压、六两句“聊弃方从用一种随意的语气,写出鲁仲连功成身退的旷达与随性。惟其D最后两句表达对鲁仲连的仰慕,就算是当世的君子也达不到鲁仲连追求的高度。16、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鲁仲连的“高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删改)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