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2023-2024学年度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100

周至县2023-2024学年度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周至县2023-2024学年度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周至县2024年高考一模成绩
    3、2024周至县高三二模
    4、周至县2024高考
    5、2023-2024周至县高考第二次模拟
    6、2024周至县第二次模拟考试
    7、周至县2024年一模试卷
    8、2023-2024周至县高三二模
    9、2024年周至高考
    10、2024周至县一模考试试卷
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答案24~35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肃卣铭文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显示,周王认为倗伯随意将庶人降为奴仆的行为不符合王命、违反道义,之后肃跟随周王东征后,周王对其进行补偿,这说明周王对地方贵族在管理庶人不善时的干涉和约束,D项正确。材料不能显示当时庶人政治地位低,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诸侯纷争,B项错误;当时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C项错误。25.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文献有关《春秋》对汉代政治生活影响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唐晏记载汉代朝廷决断、人臣上疏,“必引《春秋》为断”,《汉书》也强调了《春秋》是汉代朝廷和官员决定疑难的标准,说明儒家经典《春秋》对国家机器运转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汉代对清代影响,A项错误;仅凭材料不能看出汉代史学家的史学观,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经典《春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并不能体现神秘色彩,D项错误。26.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墓葬壁画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中“胡人献马”“蕃客使节”“驯豹架鹰”“胡汉打马球”“胡人乐舞”表明,唐朝时期异域文化传入中原且为唐人接受,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27.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元代茶叶生产与管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中“榷茶提举司”为元朝廷设置的茶政管理机构,元朝政府在产茶较多的地区设置大量茶政管理机构,反映出元朝政府加强对茶叶生产管理,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上饮茶的状况,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8.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李鸿章的言论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中“非开铁路”“自开煤铁矿与火车路”表明,李鸿章鉴于列强侵略,提出将铁路修筑到甘肃、新疆、云南等边疆省份,以巩固国防,B项正确。李鸿章认识到的是俄国对西北侵略、英国垂涎西南地区,并非列强联合侵华,A项错误;材料虽有“自开煤铁矿”,但并未涉及“分洋人之利”,C项错误;李鸿章强调的是修筑铁路,达到强兵和抵御侵略目的,并未要求政府加强边疆治理,D项错误。一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