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衡水名师单元卷
衡水名师151靶向提升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
2023-12-31 11:22:08
67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答案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3~2024学年度高三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2月)·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纤芥无遗地再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不可能纤芥无遗地再现生活而必须对生活做出概括的反映”可知。)2.B(A项,“高超的艺术技巧一定是人们所熟知的”错,根据材料一“将技巧与文本的意蕴相结合,纵意所如,不落俗套”“这种看似‘隔'实为‘不隔'的高超技巧”“文学奇巧尖新的魅力也由此体现”,可知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不落俗套”的、新的,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熟知。C项,“文艺创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集中起来”错,根据材料二“文学艺术作品需要把各种分散的生活现象,加以剪裁取舍,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可知文艺创作者不是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集中起来,而是要精选生活中的现象,并对它们进行组织安排。D项,“文学艺术作品概括地反映生活,都具有精炼和准确的特点”错,根据材料二“精炼和准确…是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共有的标志”,可知文学艺术作品未必“都具有精炼和准确的特点”。)3.B(“都结合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加以分析”错,材料二中“第一”“第三”两个部分没有结合具体文学作品。)4.①材料一引用该句是为了论证王维《山居秋暝》具有图画美。②材料二引用该句是为了论证诗画的共同特点—艺术作品的图画性。(每点2分)5.①这两句诗极具图画美,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黎明时分,月色未尽,雄鸡在茅草店旁鸣叫,板桥上的寒霜,印着早行之人的足迹。②这两句诗体现出了技巧的创造美,诗人运用列锦的手法,从广阔的大自然中,精选了最能反映早行的数种景物,把它们集中在两句之中,构成了一个整体形象。(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意在说明…观前街的狭小”错,原文第四段“玄妙观是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一个不熟悉的;那么粗俗的一个所在,未必有胜于北的隆福寺,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教场”,由此看出,原文提及隆福寺和夫子庙等其他名胜古迹,意在说明玄妙观的粗俗,与观前街的狭小无关。)7.C(“就是为了凸显观前街的灯光辉煌”以偏概全,是为了突出店房鳞鳞比比,市招密密接接,灯光耀耀煌煌,街道狭狭小小。)8.①先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直接与读者对话,调动读者的联想、想象,抒写了设想中读者畅游观前街时的情景与心情,使读者有代入感。②其间还运用第三人称,称观前街为“她”,将观前街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此时观前街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通过议论表现“真率”,作者在描写白天的观前街狭小、拥挤的情形之后,说这一切混合成了“中国式的小城市的拥挤与纷乱无秩序的情形”,这一议论饱含着作者的主观评价,不隐匿,不虚冒,很是真率。②通过内心感受体现“质朴”,作者谈自己对黄昏时观前街的感受时直白地说“我所得的苏州印象,这一次可说是最好”,把心里所感到的坦白无饰地表现出来,很是质朴。(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G(原文标点为: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11.D(文中的“就”指担任,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不同。)12.B(“准备第二次刺杀赵襄子”错,根据“豫让刺襄子者再”,可知豫让已两次刺杀襄子,这是第三次。)13.(1)在这时襄子深深感到豫让有节义,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多次跳跃击刺衣服。(“于是”,在这时,1分;“大”,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很,非常,深”;“义”,认为/感到…有节义,1分;句意1分)(2)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道”,开导,1分;“形”,显露,1分;“俾”,使,1分;句意1分)14.①为人机敏,赵襄子在桥边马惊之时,立刻就判断豫让埋伏桥下。(1分)②待人宽大,豫让前两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都释放了他。(1分)③成人之美,豫让在最后请求击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慨然同意。(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B(本诗写洞庭湖景色主要从视觉角度描写,从听觉角度所写之景不是洞庭湖的景色,另外,本诗并未从大处着笔,极力刻画其浩渺壮阔,本诗直接描绘洞庭湖景色的是额联,额联主要刻画景物的荒凉凄清。)16.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个人和国家的不幸之愤。(2分)不同点:①本诗写诗人遭逢战乱,漂泊他乡,朝廷迁徙不定,群盗纵横,表达了无家可归的怨愤和对时局的忧愤。②《书愤》写诗人早年立志恢复中原,但是遭遇重重阻碍,壮志未酬,而身已衰老,表达了诗人满腔的郁愤。(每点2分)17.(1)弃掷逦迤奈何取之尽锱铢(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高三级质量监测考试参考答案·语文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