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8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0.【答案】D【解析】8世纪时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其他地区的商品来到阿拉伯帝国,没有涉及其对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故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既有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陆上丝绸之路,故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真正连成一个整体,故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西方社会公民教育勃兴,主张有“由德进智”“关注人的内在自然和社会良知、政治地位自然等的秩序”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彰显了理性主义的价值追求,故选C项。材料没有相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信息,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宪法规定司法官员每年必须由立法机关选任,而美国宪法则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如行为端正,得继续任职”,反映出法国立法机构对司法机构的管控力度,可能会使官员在审判时难以真正的秉公执法,而美国司法机关的独立性相对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如行为端正,得继续任职”是为了确保美国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不能体现出美国行政机构制约司法权,排除A项;分权制衡原则强调不同机构之间的彼此制约,材料只反映了法国立法机关拥有较大的权力来衡司法机关,没有体现出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衡,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国大革命对美国宪政体制的影响,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容表面上是维护落后地区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实质都是美国在这些地区扩张的新方式,更多的是追求在各地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新殖民主义扩张的隐蔽性,与旧殖民主义领土扩张,直接殖民掠夺的不同,故答案为D项;材料展现的是美国外交扩张,但是与欧洲列强关系属于协调关系,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仅与门户开放政策有关,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C项排除。14.【答案】B【解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改革措施,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轻对农民的控制,以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是减少对农民的控制,未涉及农业生产的方式,无法得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排除A项;1921年,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止,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新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答案】(1)原因: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影响了粮食生产;传统自然经济状态下,粮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福建属于抗战胜利收复区,粮荒严重;内战加剧了粮荒和政局的动荡。(8分)(2)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协同区域农业发展;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8分)意义:夯实我国农业生产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为推进全球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8分)16.【答案】示例:观点: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古代按族群划分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实际。(3分)说明:“征服王朝”学说和新清史的观点共性之处在于以族群为对象,进行历史研究,提供历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6分)但是,魏特夫的学说和新清史的观点,都否定了中国古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前后被日本学者用于构建侵华史学,分裂中国,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新清史则是明显混淆清朝的基本史实,否定清代中国民族的交融,否定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是中国人,都是在借助清史研究否定新中国的疆域和民族团结。(8分)》所以,我们既要从西方学者研究中借鉴其可取之处,又要注意其研究中国历史的主观意图,我们要从古代历史研究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清各民族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3分)模拟小卷·历史第36页(共40页)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