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66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八)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910111213141516答案BCAACCBBDDCCA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良诸古城周边修建大规模水利系统和存在众多宽大田埂,这些水利系统和田埂需要国家政权的支持,因此表明当时该地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技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2.C【解析】材料所述状况反映了卿大夫权力日益强过国君权力,故选C项;材料与官僚体制无关,不选A项;B项错在“全面”说法太绝对;三桓的壮大使得公室力量衰弱,D项错误。3.B【解析】根据材料“婚姻之间,则多索财物”,表明世家大族还在维系自己的特殊地位,士族门阀声望尚高,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在题千中没有体现。4.A【解析】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板权所有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盟旗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各旗的监督,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蕃”再到多用“洋”,反映了我国对其他民族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的商品贸易的变化,A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华夷”观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不断改变或者强弱变化,排除B、D两项。7.C【解析】英商擅自在上海架设电报线路,因“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而被“悉数拔毁”,这说明当时民众对近代通信的不认可,反映出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通信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官员思想守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对电报线路的看法,与清政府统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国人思想的愚昧,排除D项。故选C项。8.C【解析】根据材料“士子们经过新式教育转化为最早的知识分子阶层”,可以得知科举停废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从材料无法得出B、D两项。9.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背景下,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个体经营补充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自由生产补充计划生产,自由市场补充国家市场的经济思想,表明当时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材料与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无关,排除A项;三线建设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一1976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B【解析】根据材料“但政府每放开一种商品价格,市场上就出现一轮对该商品的疯抢与疯涨”表明当时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价格双轨制改革,并不能代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程受阻,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D项。11.B【解析】题千所示为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一马其顿人一方面力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同时还接受了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文化,这表明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B项正确;“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符合史实,但和题千主旨以及设问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一方面固守自己的希腊性,同时接受了亚非文化,C项说法中“被东方文明征服”欠妥,排除C项;题千所示为区域间文明互鉴,但不能说明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排除D项。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音乐的主要内容是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出现“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的音乐,迎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该时期的音乐创作无法摆脱宗教文化的束缚,因为神学世界观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的成功和价值实现,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物种的洲际传播为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D项正确;材料中的物种传播是为殖民活动服务,而不是改善土著居民的生活,排除A项;近代化一般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殖民扩张的手段是暴力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4.C【解析】从“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到“生态印第安人”可以看出,基于长期对印第安人的偏见,使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形象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生态的状态,即认为他们一直没有进入近代文明的状态,C项正确;材料与文化冲突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20世纪以来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偏见,而并不是污蔑,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对印第安人的认识并不客观,排除D项。故选C项。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雅礼版)一1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