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27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欲经略中原。彭城太守王玄谟献策取宠。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二十九年春,上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太子中庶子何偃以为:“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上不从。夏五月丙申,遣抚军将军徐州刺史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等向碻磝傲。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河南阻饥,野无所掠,非旬月可拔。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渍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上又使员外散骑侍郎琅邪随军向碻傲,衔中旨授诸将方略,临时宣示。秋七月,张永等至碻磝,引兵围之。诸军攻碻傲,治三攻道,张永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当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攻具。癸丑夜,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毁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魏人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余不拔。是时,青、徐不稔,军食乏。丁卯,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系张永、申坦于狱。己丑,诏解萧思话徐州,更领冀州刺史,镇历城。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脱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当之耳。言及憎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江夏王义恭书曰:“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白刃驱之。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B.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己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C.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己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D.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与“壬戌之秋”(《赤壁赋》)中的“壬戌”,都是指皇帝的年号。B.“上闻魏世祖殂”与“中道崩殂”(《出师表》)中的“殂”含义相同。C.“魏人乘之”与“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中的“乘”含义不同。D.“诏解萧思话徐州”与“终不解矣”(《师说》)中的“解”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文帝一直谋求北伐,想要建立显赫功绩。元嘉二十九年,他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萧思话统领军队进攻驻守碻傲的北魂军。B.何偃反对北伐,刘兴祖虽不反对,却不认同文帝的进攻路线;但二人都认为宋朝民力还未恢复,会影响到军队的粮食补给。C.碻傲之战,宋军分三路进攻,反被魏军大败;后来萧思话亲自出马,增加兵力猛力攻城十多天,最终因军中缺粮而退守历城。D.面对北伐失败,宋文帝认为主要原因是整个将领团队都怯懦无能,不能为国用命。他甚至后悔没有抽刀在他们背后亲自督战。第5页
本文标签: 师大名师金卷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