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76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解决国际争端材料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一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一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法的认识。(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香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早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O0顷,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豆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根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材料二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项别面粉年均年均时间进口总量大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出入超进口进口入超19031914;1857-19212.76亿466万461万出口322万入超204万出超311万502万419万1915-1921:出超143万1922~1037520亿1873万1861万进口880万入超828万504万入超475万3250万3168万材料三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二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花。坚持不以辆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根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逼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二联合考试·历史第5页(共6页)】232437D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