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79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3全国名校高考分科综合卷历史试题(二)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DACBCBAA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ADDCCDCDBA1.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王伐纣之前,进行誓师大会,历数商纣“暴虐百姓”“奸宄商邑”的无道,称自己是“惟恭行天之罚”,据此可以看出,周武王此举意在借助天命实现政治认同,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血缘宗法”的信息,排除A项;“构建海内一统的理想蓝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消除社会底层的敌对情绪”不能反映“惟恭行天之罚”的信息,排除D项。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天人观将人摆在天下最尊贵的位置,认为君子应该关爱人民,这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礼制,排除A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因此,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府的力量,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D项正确。“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排除A项;“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这一做法使官员的权力不断被分化,这种分化事权的举措,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管控,A项正确。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是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守内虚外”等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宋初职官制度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这一制度中很多官员有俸禄、无具体职务,所以对于官员的行政效率提高没有促进作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职官制度,不能得出“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5.C解析:根据“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可知,明代读书人逐渐放弃必选的科举道路而选择更实用且便于谋生的医学道路,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C项正确。八股取士之下普通人可以正常参加考试,“阻断”表述错误,排除A项;从医热是因为有利益的需求,而不是医学发展,排除B项;读书人择业观的变化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也不能说明价值取向改变,排除D项。6.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初学者颜元主持漳南书院期间开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科目,体现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特别要求“兵、农、钱、谷、水、火、工、虞”的学内容,体现出具有实用性。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反映出士大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排除A项;“程朱理学思想影响深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反封建思想,排除D项。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美《望厦条约》谈判时,清朝谈判代表耆英放弃了对外国贸易船只【2023全国名校高考分科综合卷·历史试题(二)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