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6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周测卷二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A材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为践行责任内阁制,各党派纷纷参与议会选举,并获得一定席位,出现了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的新局面,故选A项。清末新政时期预备立宪,已经开始践行代议制,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无法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排除C项;1913年“宋案”发生,袁世凯不断加强独裁统治,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排除D项2.C1946年和1948年召开的两次大会,实际上是国民党一党操办的,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故选C项。这两次大会的召开旨在为国民党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违背了“三民主义”理念,破坏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A、B两项;材料与民众法律意识无关,排除D项。3.D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表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D项。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党,其阶级属性并未变化,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到1949年工作中心始终在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才逐渐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近代中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4.B《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B项。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看不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再是新民主主义道路,排除C项;材料中的观点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不是发展方向,排除D项。5.B邓小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体现党构建民主政治的初步设想,并不会削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故选B项,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D两项。6.D由材料中规定可知,凡达到法定年龄、法律无限制规定的城市居民,即年满十八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居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可见,这一规定对居民的选举条件的限制较为宽松,体现出对普遍选举原则的遵从,故D项正确。A、B、C三项明显夸大了材料中规定的影响,均排除。7.D材料中“公田”指原来的井田,“私田”是新开垦的土地,由于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也就否定了井田制度,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商鞅变法时期确立的,排除A项;承认私有,但不能说“标志”“确立”,排除B项;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排除C项。意·3·【23新教材·ZC·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选择性必修1一HEB】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