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湖南专版)历史(一)1答案

57

2024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湖南专版)历史(一)1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答案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二轮历史答案
    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二历史
    4、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压轴卷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先享题高三衡水金卷历史
    6、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历史一
    7、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答案
    8、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
    9、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
    10、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历史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既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故A项正确。材料并无对比,不能说两者谁更先进,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早期国家及神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2.B根据材料“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可知,在分封制下,王权无法直接深入到地方,这为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维形初现,排除A项;材料与拱卫周王室、政权的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D两项。3.D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辽宁地区出现了众多非产自当地的货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区域性经济交流的加强,故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区域市场的形成不能说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4.B根据材料“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高法律的社会地位,糅合礼治与法治于一体,在政治理论层面突破礼主法辅的传统礼治模式,建造了全新的礼法关系样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家糅合了法家与儒家的思想,并提出“隆礼重法”的新思想,故该思想家是荀子,故B项正确。5.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征调了大量人口充实关中地区及西北边疆,以巩固秦王朝的统治,而这一举措得以实现的根源是秦朝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国家对社会管控能力更强,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并非“这些措施”得以实现的根源,均排除。6.D根据材料“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可知,汉武帝此举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国家统一,故D项正确。“全面有效的统治”这一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此战并未彻底消除匈奴的边疆威胁,排除B项;汉匈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C项。7.A根据材料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人应顺应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健康长寿,故A项正确。材料与道家无为思想及民本主义思想无关,排除B、D两项;材料未涉及实践经验体系,排除C项。8.A根据材料可知,魏蜀吴各国都将对方的领土纳入自身的行政管理体系,并设置相应的官员,这体现了魏蜀吴三国都想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故A项正确。“虚封”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该制度旨在协调内部的权力分配,进而维护各自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明该现象有效激发了部下进取的斗志,排除C项;材料与吴蜀联盟无关,排除D项。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这一举措旨在维护汉族和鲜卑贵族的特权,进而维护北魏的政治统治,故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汉化改革、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D两项。10.B根据材料“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的修建,既有利于巩固边疆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政治中心的经济问题,这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统治,故B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政治中心转移,排除C项;D项非材料重点,故排除。1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绘的是唐朝质子制度,即中央通过国子监将地方藩镇首领的子弟变相纳入中央管控之下,以防止藩镇的反叛,故C项正确。重建国子监的目的是使质子制度得以实行,而非对教育的重视,排除A项;材料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及社会阶层结构固化无关,排除B、D两项。12.D根据材料“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等可知,唐太宗对中枢权力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仆射的权力,增加尚书省的权力,这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D项正确。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尚书省,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C项。13.C根据材料“大历四年,某处在籍61户人家,户均已授田47亩,仅占应授田的33.9%”可知,当时均田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诸多应授而未授的情况,这主要因为当时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难以推行,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也难以为继,故赋税制度有待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中户与户之间的人均土地差异并不悬殊,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情况严重,排除A项;材料与政府严控土地流转及小农经济破产无关,排除B、D两项。14.B根据图片及“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可知,该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与唐代“以胖为美”的时代潮流相吻合,故B项正确。仅从该画作推出当时崇尚奢靡属于孤证不立,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风俗交融、女性觉醒无关,排除C、D两项。15.A根据材料可知,在对外交流中,唐政府以包容的态度灵活处理了不同民族的礼仪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唐政府对外交流的“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包容而非等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重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无关,排除D项。16.C材料反映的宋代因冗兵而带来的财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故C项正确。宋朝藩镇隐患基本消除,排除A项;当时宋朝先后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达成和议,边境较为稳定,排除B项;“崇文抑武”政策在宋代得到长期贯彻,排除D项。17.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于王安石变法,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这反映出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历史评价,故A项正确。“无法形成统一结论”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学者素养无关,排除C项;历史解释需要有严谨的论证过程,排除D项。【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