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联考]内蒙古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95

[内蒙古大联考]内蒙古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参考译文】唐僖宗乾符五年,振武节度使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做沙陀副兵马使,戍守蔚州。正值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任水陆发运使,当时代北地区连年饥荒,朝廷漕运来的粮食续不上,段文楚减扣了很多军士的衣服、粮食,而且使用刑法比较严苛,士兵们怨恨愤怒。李尽忠派遣康君立暗中前往蔚州劝说李克用起兵,除掉段文楚而取代他。于是李尽忠连夜率领牙兵攻下牙城,将段文楚及其判官柳汉璋等人逮捕入狱,自己暂掌州事,派遣人请李克用来。李克用率领他的部众赶往云州,行军途中招收士兵。癸酉(初七日),李尽忠将段文楚等五人用脚镣手铐等刑具拘禁起来押送到斗鸡台下,让马践踏他们的尸骨。甲戌(初八日),李克用入防御使府处理政事。李国昌企图父子俩同时据有大同、振武两个军镇,得到唐僖宗任命他为大同节度使的制书时,将制书毁掉,杀死监军,不接受他人代替他振武节度使的位置,与李克用合兵攻陷遮虏军,进而攻击宁武和岢岚军。唐僖宗广明元年夏四月丁酉,朝廷任命李琢为蔚朔节度使,并仍旧担任都统。李琢率领军队万人驻屯代州,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同讨伐李克用。李克用派遣大将高文集据守朔州,自己率领军队在雄武军抗拒李可举。赫连铎派人游说高文集归附国家,高文集开城门迎接唐官军。唐僖宗广明元年秋七月,李克用自雄武军率领军队在朔州还击高文集部,李可举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在药儿岭截击,大破李克用军,杀死七千多人。又在雄武军境内打败李克用军队,杀死上万人。李琢、赫连铎又进攻蔚州,李国昌被打败,其部众全部溃散,只身与李克用及同族人向北逃入鞑靼。李克用虽然多次进呈表文请求投降,却占据忻州、代州,经常入侵抢掠并州、汾州。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与李克用是世代姻亲,中和二年冬十月,唐僖宗诏令王处存告诫李克用:“如果是诚心归附,就应当暂且回到朔州等待朝廷的命令;如果仍像以前一样强横凶恶,就会与河东、大同的官军一同讨伐你。”行营都监杨复光劝说王重荣,让他以朝廷的旨意劝说郑从谠召李克用定黄巢之乱。王铎就以皇上亲笔书写的敕书召李克用。中和二年十一月,李克用带领一万七千多沙陀人马从岚州、石州赶往河中。十二月,任命忻、代等州留后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多士兵到河中,讨伐黄巢。15.D(“自己投宿此地,早已忘却了自己的浅陋”错,这里是对生活在牛口的老百姓的描述,并不是说作者自己浅陋)16.在苏轼的笔下,乡村虽然潦倒贫穷,但呈现出的是恬静的田园生活景象。(2分)而在苏辙的笔下,人们食不果腹,饱受饥寒之苦,诗句表现的是牛口当地百姓穷愁凄苦的生活。(2分)苏轼向往牛口一地的百姓的生活方式,而苏辙则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悲悯。(2分)(意思答对即可)17.(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语序错误等均不得分)18.D[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相互照耀、映射。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相得益彰”。赓续:不间断地连接延续下去。继续:(活动)连下去,延续下去,不间断。根据后文的“精神血脉”,可知第二空应填“赓续”。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维持:使继续存在,使用对象一般是秩序、治安等。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保持”。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利害完全一致。根据语境,这里是指文化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关系,第四空应填“息息相关”门19.A(B项,成分残缺,应在“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前面加上使令动词“让”。C项,否定不当,应是“无一不在”。D项,“诉闻”与“故事”搭配不当,应是“诉说”;还应在“更多的观众领略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海洋文明”前面加上使令动词“让”)20.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本体,远航归来的海船是喻体,这句话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比作远航归来的海船。(2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览的物品与古代海上航行有密切联系,停靠在湖边的船只与博物馆一样都是静态的,以海船为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历史性和交融性。(3分)21.A(B项“而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与后文衔接不紧密;C项表述头轻脚重,与前后语句衔接不恰当;D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22.①含糊得很②就不会用“家庭”③可伸缩的(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一道立足于材料谈启示的作文题。材料引述南宋人陈善关于读书方法的观点,他主张读书要学会【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22-11164A·
本文标签: 大联考试卷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