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24140C)语文答案

94

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24140C)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永寿中学高考成绩表
    2、永寿县中学2024高考成绩
    3、永寿县中学2024高考喜报
    4、永寿县2024年中考总成绩
    5、2023-2024永寿县中考成绩出来了吗
    6、永寿县中学2024年高考前十名
    7、2023-2024永寿高中官网
    8、2023-2024永寿县永寿中学高考升学率
    9、2023-2024永寿县中考时间
    10、永寿县2024年中考生多少名
B.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自此而西/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C.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自此而西/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人保其城D.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自此而西/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域,自汉代以来,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B天子,古时称统治天下的帝王。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君主秉承天意治理百姓。C.千金,汉代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也可用来指自己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郡国,汉代行政区域名和诸侯王封域名。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宛国不肯将其出产的良马交给汉使者,汉武帝只好派使者携重金等前去请求换取;大宛国王与群臣商议,还是不肯把良马交给汉使者。B.李广利被汉武帝任命为贰师将军,率兵讨伐大宛国,却因故带兵返回;汉武帝闻讯大怒,派人在玉门关拦截,说有敢回乡的一律处斩。C.鉴于第一次派出的兵力太少而败归,汉武帝又大量征调兵力攻打大宛国;贰师将军首先切断大宛城内的水源,使城内军民苦不堪言。D.在汉军的围困之下,大宛国内发生分化,其贵族们杀了国王,并以愿献出宝马等为条件与汉朝议和;汉军在选良马、订盟约后,撤兵而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4分)(2)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4分)14.汉武帝为什么要发兵攻打大宛国?(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官司行贩恤,不过是文移。[注]戴复古,南宋诗人。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B.诗歌的前半部分侧重写饥民抛家离舍、饿死郊野的凄惨景象,历历在耳,触动人心。C.诗歌的后半部分揭露了官府虚伪应付的罪行,笔锋犀利。其中近、六两句有反诘意味。D.全诗综合运用白描、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深化主题,语言有感染力。【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804·F
本文标签: 学年度高三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