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湖南卷)试题

64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湖南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材料三清代科举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之句,做八股文章要求所论内容根据朱熹的《四21.明清时期,那些在小说中同情、肯定商贾的文人往往有着科场失意、沉沦下层的特殊经历,多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并且对文章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和声调急缓都要相对成文,对文章的数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处江湖之远的真隐士仍在诗文中表现出轻简贱商的固有观念。这反映当字数也有限制。乾隆时,根据皇帝个人喜好,科举考试内容增加试帖诗和楷法。由于科举考试是的读书人升官发对的唯一途径,一个童生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能由生员、举人、贡A.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补会B.补会等级秩序在不断强化士到进士,从而取得官职俸禄,所以总有一些考生试图从中投机取巧,清代时“怀扶夹带”“冒名C.小说因其适应没落义人需求而盛行D.传统义人阶层的观念分化顶替”“枪替代考”等作弊手段,已不胜枚举。22.“这个简单的文件的重要性是双重的。白关国拒绝国联盟约之后,该条约第一次把关国拉进了—摘编自张小锐《清代科考积弊与清末科举改苹》一个与其他大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的有限体系,并且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4分)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这是在评价(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人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明理由。(5分)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23.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7分)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巾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A.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开始确立独立白主的和外交方针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C.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材料一: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苟子》第川卷(非选择题)《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4题16分,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4分,共54分。)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一《汶书董仲舒传》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而异矣。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一《二程集》验其是否“便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夹。阳嘉元年叉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四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摘编自阁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一(明)顾炎武《日知录》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谍”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一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8页)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卷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 百师联盟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