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 历史(XS4J)(一)1试题

83

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 历史(XS4J)(一)1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
    2、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3、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4、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联考
    5、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四月联考
    6、2024名校联盟历史第三次联考
    7、2024年名校联盟高三4月联考
    8、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4月联考二文综
    9、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五次联考历史
    1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4月联考(一)理科综合
教学全国@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札记A.城乡二元对立比较严重B.政府对坊市制度的重视C.唐代城市管理功能发展D.城乡之间联系日益密切解析:由材料可知,唐代户籍制度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这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下,政府重视对城邑户籍的管理,体现了城市管理功能的发展,故C项正确。城邑与乡村的分野的户籍制度并不能体现城乡二元对立比较严重,也不能说明城乡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排除B项。答案:C14.中世纪欧洲许多城市的特许状中规定,一旦在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变成城市的自由市民,从而拥有城市市民的特权身份,“市民与自由逐步成为同义词”。这里的“自由”实质是A.提倡公民集体意志B.强调市民拥有行政权力C.否定封建领主制度D.反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盛行封建领主制,领地内的农民对封建领主具有人身依附性,而在城市中“市民与自由逐步成为同义词”则表明市民已经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故D项正确。“公民集体意志”是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概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在中世纪的城市中,掌握城市行政权的并不是市民,排除B项;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D15.1985年,英国健康与社会保障大臣福勒提交的《社会保障改革变革计划》表明了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即强调社保由国家负担转为由国家、雇主、雇员三方共同承担,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基本衡。这一方案的提出折射出A.政府努力转嫁财政负担B.个人主义在欧洲的复苏C.英国盛行均势衡思想D.英国经济政策已经调整解析:由材料“强调社保由国家负担转为由国家、雇主、雇员三方共同承担”可知,英国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国家的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失灵,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减少干预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出政府转嫁财政负担,这一改革只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排除A项;B项所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材料并没有体现“均势衡思想”,排除C项。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对制度进行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第一,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第二,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一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运用史实分别说明中国古代是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答案:[示例门说明一:君主要加强专制,就必须杜绝官僚集团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内朝制度,开启了任用身边的侍从、亲信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先河,分享了外朝官僚集团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的独断性。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而设置的内阁,同样是直接听命于君主的内侍机构,外朝六部只有行政事务的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6分)说明二: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方式削弱地方诸侯王国的力量,解决了汉初以来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为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分别从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将地方的各项权力收归中央,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6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经典作为儒家施教的主要内容,在老百姓身边广为流传。在儒学被奉为官方46【23新教材.DY·历史-R-选择性必修1-SD】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