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

100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3、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5、山西高三质量检测2024
    6、山西省高三九月联考2024
    7、2024山西高三2月质量检测
    8、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10、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二者结合:作者分别叙述了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暗含对比;由“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作者通过分别叙述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表达了正是因为有弟弟一样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从黑暗走向光明,所以祖国才有未来,由此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向往,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根据步骤2的分析,从作者对于两地的不同感受和二者结合叙述的效果三方面组织答案,分三点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对于天下的人来说,圣人大概就是纯洁善良的百姓了!圣人给饥饿的人饭吃,给寒冷的人衣服穿,扶助、养育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成长,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不能够长大。魏武侯乘船顺着黄河而下,到了河中央,回头看着吴起说:“险固的河山太美了,这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之宝)在于以往的修德而不在于河山的险固。从前三苗氏左边拥有洞庭,右边拥有彭蠡,但他不修德义,最终大禹使他灭亡。夏桀统治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渡过去就是右太华,伊阙在它的南面,羊肠在它的北面,但夏桀治政不仁义,商汤罢黜了他。由此可以看出,(国之宝)在于修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你不修德,那船中的人都会落入敌国之手了。”魏武侯说:“你说得对。”周武王攻下了般都,召集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恨一个人而连带恨他家的墙壁。我们要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回答说:“不可以。”太公出去了,邵公进来了,武王又说:“你看该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死,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怎么样?”武王说:“不可以。”邵公出去,周公进来了,武王说:“你看该怎么办?”周公回答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纣王一个人身上。”武王说:“胸襟开阔,可以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了。凡是那些看重读书人的人,可以凭借他们的仁义而修德有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景公可怜他,叹气着说:“(现在开始)让国家来奉养他吧!”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王)为国家有贤能的人而高兴,并且为国内那些不幸的人感到哀伤,这是(君王)守住国家的根本。现在您敬爱老人,那么您的恩惠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这是把国家治理好的基础。”景公笑了,脸上带着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的人就怜悯不幸的人。现在我请求对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财物。”齐景公说:“可以。”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可以居住的房屋。晋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立命,而被后世尊称为国君呢?”晋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10.D(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原句呈现: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排除思路:首先,从不同断点中筛选出句意较易理解的一处,即“凡所以贵士君子者”,意为“凡是那些看重读书人的人”,句意完整、连贯,其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其次,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判断,即“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其中第一个“田”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故“居其宅”与“田其田”为对称结构,共同充当“各”的谓语,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排除B项。综上,应选D项。11.A(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析】A项,“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表述错误。“饥者则食之”,意思是“圣人给饥饿的人饭吃”。此处“食”读作“s”,意思是“喂”,指拿东西给人吃。“食野之苹”,意思是“在原野吃着艾蒿”。此处“食”读作“s”,用作动词,译为“吃”。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B项,“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两句中的“放”,均为“放逐”的意思。C项,“靡使有余”中的“靡”,意为“无不”;“望其旗靡”中的“靡”,意为“倒下”。D项,“公悲之”中的“悲”,意为“同情”;“心中常苦悲”中的“悲”,意为“痛苦”。12.C(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选项标注题眼定位信息分析推断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日:“美哉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日: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由文章相关信息可知,魏武侯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认为,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A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吴起通过列举三苗氏、夏桀治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国之事,说明德政才是国之宝。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母卷·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21
本文标签: 学年度高三答案

扫码二维码